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会战——淮海战役从开始到结束。
这场历经60多天,也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规模最大的会战,以国民党军队的惨败告终。
经此一役,蒋介石的“王牌精锐”损失殆尽,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惆怅和即将到来的大败亡。
70多年来,关于国民党究竟在此战投入了多少兵力,以及徐州“剿总”的组织结构等细节一直众说纷纭。
那谈到这一问题,一更就有必要简单介绍下何为徐州“剿总”?
为适应重点防御的需要,蒋介石于1948年起,陆续在东北、华北、徐州、华中设立“剿匪总司令部”。
“剿总”接受蒋介石本人与南京中央政府的最高指令,负责筹划各大战场的攻防和大小规模的战役指挥,并有权力指挥其辖区的一切军政机关。
徐州“剿总”于1948年6月由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徐州司令部改组成立,刘峙为徐州“剿总”总司令,8月,杜聿明被任命为副总司令,先后被任命为副总司令的还有孙震、李延年、冯治安、刘汝明、韩德勤、陈鼎勋。
徐州“剿总”下设八大处,一个办公室,另设一个政务委员会,一个前进指挥部。
徐州“剿总”在淮海战役期间共下辖七个兵团部,分别为:第2、6、7、8、12、13、16兵团;还有第1、3绥靖区司令部。加起来共有34个军部、82个师,另外还有数量较大的直属部队,总兵力号称80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除第1绥靖区和第12兵团等归南京“国防部”直接指挥外,其余均归徐州““剿总””指挥。
而当时徐州“剿总”的管辖的范围是北至济南、南至蚌埠,东至连云港、西至郑州。
1948年11月6日,一场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淮海战役爆发。依据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给出的数据:在这次战役中,解放军歼灭国军一个“剿总”前进指挥部、五个兵团和一个绥靖区的部队,共55万人。
损失如此惨重,难怪蒋介石接到前线战报后连“娘希匹”都骂不出来了。
在徐州“剿总”指挥的七个兵团中,除了第2兵团、第7兵团和第12兵团颇有战斗力,其余四个兵团的整体作战实力乏善可陈。
以数字顺序依次进行介绍,在淮海战役中,徐州“剿总”最为倚仗的就是邱清泉领衔的第2兵团。该兵团下辖第5、第12、第70、第72、第74军,再加一个独立骑兵旅。
其中的第5军和第74军位列国民党军队中的“五大主力”,第70军为第5军扩编出来的部队,3个军的武器装备和战斗力颇为不俗。
1949年1月6日,解放军发动对被围国民党军队的强大攻势,邱清泉兵团十万雄兵倾刻瓦解。
1月9日晚,邱清泉通知残部“我已放弃指挥权”,然后带领最亲信的一个特务营向北逃窜。
在逃窜中突然一梭机枪子弹射来,邱清泉身中数弹,当即毙命。
第6兵团下辖:第39军、第54军、第96军、第99军,司令官为李延年。
淮海战役中,李延年率第6兵团一直负责配合其他主力部队进攻,却因种种因素被解放军分割包围。他则率残部一路逃至南京,随后辗转经杭州、福州、平潭前往逃到台湾,因擅自撤退被判刑入狱,死于1974年。
第7兵团情况最为复杂,该兵团司令官为黄百韬,它是开战之初编制最大的一个兵团,其中第25军为黄百韬心腹部队,其余如第44军属川军、第63、第64军属粤军、第100军属中央军。
黄百韬本人较为善战,但他所率领的军队派系颇为复杂,且彼此间没有历史渊源,导致第7兵团长时间滞留运河,然后被解放军团团包围,黄百韬在碾庄地区举枪自尽。
第8兵团司令官为刘汝明,该军团下辖第55军、第68军。在淮海战役中,刘峙时刻提防刘汝明“叛变”,把他的两个军分割使用。
刘汝明对此极为不满,却无可奈何。1948年12月中,即黄维第12兵团全军覆没后,刘汝明将兵团主力调至淮河以南,后率领残部逃到厦门。
厦门解放时,第8兵团残部被解放军全歼,刘汝明及其少数心腹逃往台湾,于1975年4月病逝。
第12兵团司令官为黄维,下辖第10、第14、第18、第85军,共十二个师,装备极为先进的美式武器,战斗力同样不容小觑。
但因为黄维指挥时的作战打法不够灵活,在淮海战役中,导致兵团十多万人被解放军包围在双堆集。
除了兵团副司令官胡琏等少部分人逃脱外,整个兵团全部被歼,黄维以及第18军军长杨伯涛被直接俘虏,后送往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
在改造期间,黄维一直认为是解放军不够“地道”,没给他足够的施展时间,这才导致第12兵团不战而败。可杨伯涛却认为黄维在打仗方面是个外行,直到生命的尽头,他还向来人重复这句话。
第13兵团司令官为李弥,下辖四个军,共五万人左右。在淮海战役中,李弥李其第13兵团的任务是协同第7兵团作战。
相较于一直想为党国尽忠的黄百韬,李弥见势不妙马上私自撤退,导致第7兵团被解放军包围。
1949年,李弥被蒋介石召见,并让其重组第13兵团,仍任兵团司令官。解放战争结束后,李弥率领第13兵团残部撤退到缅北,并于1954年回到台湾。
1973年12月,李弥因心脏病突发而逝世。
第16兵团司令官为著名的“逃跑将军”孙元良,该兵团只有第41、第47两个军,且属川军。
作为中央军出身的孙元良对兵团的实际掌控并不牢固,眼看情势不妙,他也不管大部队死活,马上飞奔逃窜。虽然孙元良在军内外名声不佳,但他却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明星儿子孙钟祥(秦汉)。
本着“我负人,不叫他人负我”的念头,孙元良一直在台湾过着平静的生活,于2007年5月去世,享年103岁。
纵观徐州“剿总”下辖的这七个兵团最后结局,除了蒋介石嫡系的邱清泉,以及对党国忠诚者黄百韬,悉数丧命。“老资格”黄维被俘,其余几个兵团司令是一个比一个能跑,就连“剿总”司令官刘峙最后都跑了。
加上在实际作战中,七个兵团司令员各怀鬼胎,与解放军同仇敌忾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岂有不败之理?
参考资料:
[1]张明莉.徐州“剿总”的成立与消亡[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1(02):43-46.DOI:10.16095/j.cnki.cn32-1833/c.1991.02.010.
[2]张海波.论徐州的解放和崛起[C]//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淮海战役新论——纪念淮海战役暨徐州解放5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1998: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