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李大爷,你最近是不是又偷着吃了蛋糕?”小诊所里,身穿白大褂的王医生皱着眉头,一边翻看着化验单,一边调侃坐在对面的李大爷。
李大爷今年刚满七十,退休前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人称“作文教父”,但如今却因为高血糖频繁光顾这家小诊所。
李大爷一脸不以为然,“王医生,我都七十岁了,高血糖还能折腾我多少年?我就想知道,我还能活多久,光靠这点甜食我能作出个啥名堂来?”李大爷叉着腰,一副理直气壮的模样。
王医生听完,不急不慢地放下化验单,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说:“大爷,咱不急着说活多久,先看看您是怎么吃饭的吧。”
其实,高血糖患者的长寿秘诀都藏在吃饭这件事里。您老这饭桌上的表现,真是让我操碎了心!
李大爷有些不服气,撇嘴说道:“我一日三餐按时吃,嘴上说着不吃糖,心里却忍不住想着甜,你不是常说‘生活要甜,身体才能好’吗?”
“哎呀,大爷,那是比喻,不是真的让您吃糖啊!”王医生差点被噎住,“不过,您老要是长寿的话,还真得看看您有没有出现三个‘奇怪’的症状,别急,咱们慢慢聊。”
“第一个,您得看看吃饭有没有规律。”
王医生开始手舞足蹈地解释起来,“高血糖患者,尤其是七十岁以上的,最怕的就是血糖忽高忽低。咱身体就像个钟表,吃饭不规律,血糖的钟摆就乱了。”
有人问,‘不规律能咋地?’我告诉您,心脏不好、肾脏受累,最后全身器官跟着遭殃。
您老不是总说自己‘吃点饥一顿饱一顿没啥’,可身体可不是作文,不会自己修改语法。想长寿,就得乖乖按时吃饭,这一点谁也跑不了。
李大爷点点头,挠了挠头皮,似乎有点不好意思:“那这第二个症状呢?该不会又是说我少吃了啥吧?”
“还真不是!”王医生眼睛一亮,继续说道,“第二个症状呢,是您有没有‘知足常乐’,也就是不挑食。我们发现很多高血糖患者,尤其是年纪大的,总爱琢磨啥能吃啥不能吃。”
其实,只要控制好总量,多样化饮食是最重要的。比如蔬菜不能少,水果要适量,主食记得粗细搭配,蛋白质也不能落下。
说白了,您老得吃得丰富,别一顿光啃个馒头,再搭点咸菜。老年人肠胃功能差,太单调的饮食容易引发营养不良,这不是添乱吗?有时候,长寿反而来自于您能不能‘啥都吃点儿’的这种心态。
“你说的也有道理,怪不得我孙子总说‘爷爷菜盘子里就没绿色’。看来,这第三个症状得跟心情有关吧?”
王医生哈哈一笑,“您还真猜对了!第三个关键点就是情绪平稳。高血糖患者的心情啊,跟血糖的波动有很大关系。您平时别总生气,也别胡思乱想。血糖高低就像股票,心态一崩,身体指标就乱套。”
我们诊所隔壁有个刘大娘,她和您年龄差不多,天天锻炼,还爱拉着邻居跳广场舞。长寿的人,一般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遇事不急躁,知足常乐。
李大爷边听边连连点头,随后嗫嚅着挤出一句:“王医生,咱俩说了这许久,我这高血糖的病,不知还能撑多久?”
大爷,这谁能打包票啊!王医生微笑着摆了摆手,说道:“咱们务必要做好每一顿饭,落实好每一天的保养。”
高血糖就像养盆仙人掌,不用天天浇水,但也不能完全不管。控制好了,八十、九十岁也能活得健康快乐。
“那我再问您一个问题,”李大爷突然认真起来,“您看我平时喝点酒会不会对血糖有啥影响?”
“酒啊?”王医生笑了笑,“少量喝点红酒问题不大,尤其是在吃饭时,但要注意量,控制在一小杯以内,别拿这个当借口多喝。咱们得悠着点,毕竟长寿靠的是平稳,而不是任性。”
关于高血糖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1]丛媛.应用食物升糖指数为糖尿患者做饮食指导,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