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吴地:92、苏州"哭庙案"

弓长历史 2024-09-28 17:24:47

清顺治二年(1661年),顺治皇帝死了(秘史说他出家当和尚去了)。二月初,死讯传到苏州,苏州发生了一次有名的"哭庙案"。

顺治十八年(1661年)二月初四,江南巡抚朱国治为哀悼顺帝,在按院设堂,号召众官哭灵三日。金圣叹等多名秀才和苏州府学生员倪用宾等百余人也来到按院灵堂哭灵。这批学生与官员哭灵不同,表面上是哭悼顺治帝驾崩,实际是哭诉吴县知县任维初等贪婪酷虐,监守自盗,贪污仓粮,酷刑逼税,杖毙乡民的罪行,并揭露这些县官受巡抚朱国治指使和包庇,请求惩处。

哭灵变成哭诉会,控诉会,百姓都来围观,一时轰动苏州城,引发群情激愤,众人纷纷高呼打死瘟官,为受苦百姓报仇。巡抚朱国治见势不妙,恼羞成怒,调集戍军千余人,以武力镇压,拘捕了五名秀才。在拘捕秀才、驱散民众时,因一片混乱,造成死伤多人。

第二天,金圣叹又组织府学百余诸生和一些群众在文庙哭诉,抗议官府抓人,控诉官员罪行。文庙鸣钟击鼓,震动四方,数千民众闻讯蜂拥文庙,哭庙变成了学生运动,群众示威活动。巡抚朱国治闻讯,兴师问罪,逮捕了金圣叹等十三人。

为掩盖罪行,杀一儆百,苏州官府说这次秀才造反,"千百成群,肆行无忌,震惊先帝之灵,罪大恶极″,以"通海″(联络郑成功、张煌言反清义军)和"抗粮哭庙案"之罪,上报朝廷。刑部于这年阴历七月十三日,将倪用宾、金圣叹、沈王月、顾伟业、丁观澜、王仲孺等八人定为首犯,在南京斩杀,并籍没其家财,将其妻儿等充军他乡。另有张韩、叶琪等十人亦因判死刑而遇难。

为什么会发生这起"哭庙案″呢?原来,顺治十七年,苏州府各县发生病疫,百姓生活十分艰难,而巡抚朱国治与苏州府县官吏,不仅救灾不力,反而对百姓暴征恶敛。他们相互勾结,上下包庇,贪污腐败,吃喝玩乐,搞得百姓怨声载道,纷纷不满。而哭庙的领头人金圣叹(1608一1661),更是一位正义之士,对清朝官员的胡作非为很是反感,所以他在顺治国丧期间,召集吴中众多秀才,写了揭帖,商定趁官员集中哭灵时,当众宣读,控诉其贪污残暴罪行。实际上"哭庙"原是苏州读书人的一种旧习:"诸生事不得直,即作《卷堂文》,以儒冠裂之夫子庙廷,名曰"哭庙"。然而这次哭庙,在清初特珠的年代被贪官肆意歪曲为谋反,借此打击苏州士人结社清议的风气。

要说这个金圣叹,亦是历史上有名人物。他原名张采,后改金喟、金人瑞,别号圣叹。他为人狂放不羁,能文喜诗,虽才高志远,但绝意仕进,以读书著述及评书为乐。他有评点六才子书(《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西厢记》)和节评《左传》、《国语》、《国策》、《沉吟楼诗选》等著作百余篇,人称"百批"。因他评点著述中见解独特,常借题发挥,议论时政,又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小说、戏曲创作理论,不仅为众多读者、学者喜爱,也为我国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发展历史作出了特殊贡献。

金圣叹受害时年仅五十三岁。临刑前他仰天长叹道:"断头,至痛也;籍家,至惨也!而圣叹以不意得之,大奇!″,一笑受刑。吴地人将其安葬在苏州吴县藏书五峰山下的山坞中,后人称此山坞为博士坞。

"哭庙案"严重打击了苏州士人的精神,苏州讲学立社之风为此一时而绝。好在制造惨案的贪官恶人终有恶报。巡抚朱国治移任云南巡抚时,因克扣军粮,被吴三桂将士"脔而食之″,骸骨无存。吴县县令任维初也被继任的江宁巡抚韩世琦枭首于南京三山街。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