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出任湖广总督后,派人前往合肥家中接老母至武昌就养。老太太一行坐船溯江而上,到达武昌那天,满城文武官员陪着李鸿章在码头迎接。老太太也不要丫环搀扶,提着烟袋登上跳板径直下船上岸,随即坐上总督的八抬大轿进城。 李鸿章的祖父,李殿华,虽未能通过科举考试,但却在农业与教育方面显露头角。李殿华不仅自己务农,还开设私塾,热心于教育子孙,尤其是他的小儿子,李文安。在李殿华的影响下,李鸿章的父亲也继承了这种重视学问和人品的家族传统。 某日,李殿华在乡间散步时意外发现了一名患有天花的小女孩躺在路边,奄奄一息。出于同情和责任感,他将女孩救回家中,并成功地将她从死神手中救回。由于女孩脸上留下了痕迹,人们便称她为“麻姑”。麻姑的到来,为李家带来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温暖。尽管李殿华有四个儿子,但他依然收养了麻姑,视如己出。年幼的李文安对这位新来的“妹妹”格外照顾,两人的关系非常融洽。 1867年,李鸿章已步入仕途,并被任命为湖广总督。在此期间,他决定将母亲从南昌迎至武昌居住。李鸿章的母亲坐着华丽的八抬大轿,引来了不少注目。在一次公开场合中,老太太的一双大脚不慎露出轿外,李鸿章看在眼里,急忙上前低声提醒母亲注意。她斥责李鸿章忘恩负义,认为自己的苦劳和牺牲是儿子成功的基石。李鸿章被母亲的反应吓到,赶紧下跪磕头,赔罪道歉。 麻姑未曾裹脚,因此脚步坚实,力大无穷,早早就开始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她11岁起就下地帮忙干农活,不仅家务活做得出色,甚至在田间劳作上也是村里出了名的能手。尽管这样的形象与当时女性的标准格格不入,但她对自己的能力和贡献感到自豪,从不因他人的嘲笑而动摇。 然而,当到了适婚年龄,麻姑的母亲李殿华却开始为她的婚事担忧。在那个年代,女性的价值往往与其外表紧密相连,而麻姑的外貌并不符合当时的美学。 李殿华观察到麻姑挑水的场景,她那强健的体魄让一直以来的担忧消散了一些。李殿华决定为麻姑找一个家庭,他想要测试自家儿子的意向。他故意使麻姑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下受苦,看看会有何反应。 第二天清晨,发现麻姑躺在柴草铺上时,身上多了一件棉袄,这件事让李殿华欢喜,却仍旧装出怒容询问是谁做的好事。李文安勇敢地承认这是他所为。这一幕让李殿华感到满意,他的计划得以实现,麻姑和李文安的婚事也顺理成章地安排了下来。 李鸿章的成就和他的家族背景密不可分。他的父亲在官场上的成功,部分得益于家族背后的良好声誉和积累的德行。而李鸿章本人,从小受到家庭对于仁义和责任的熏陶,最终成为清末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 1875年,光绪帝登基,这位年轻的皇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重重压力。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深远的布局,也在社会文化和教育方面留下了自己的烙印。而他的母亲在这个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其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部分得益于儿子的成就。 当李鸿章的母亲75岁高寿之际,光绪帝赐予她“松筠益寿”匾额和其他珍贵礼物,以示皇室的尊重和敬意。这不仅仅是对一个长者的普通祝福,更是对李鸿章家族历代积德行善的认可。她的生日成为了一个象征清朝皇权与地方权势家族联盟的场合。 李鸿章的母亲晚年,享受着儿子带来的荣耀和尊荣,其去世时,光绪帝再次下旨赐予丰厚的礼物,并追封她为一品夫人,后续更晋封为一品伯夫人、侯夫人。 来自 袁宏新 蔡福利. 霸州人物志[M]. 2002
教出一个丢江山的,不是左宗棠,按她意思新疆早是国外的,她办的海军又灭了,
没想到李鸿章母亲大脚,脸上有麻子,还抽烟
成功的子女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母亲
教子有方,伟大的母亲。
李鸿章,卖不卖国可能都不是他的能力,因为他的主子会要他命。
李鸿章母亲跟李鸿章是两码事,毕竟做母亲做官父母管不到儿子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