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吃着粽子,谈谈端午。
一
谈谈端午的起源
端午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有很多解释,其中广为接受的说法是:“端”是“开端”的意思,同“初”,因此是“初五”的谐音。古代十二月对应“天干地支”中的地支,即“子丑寅卯……”,从“寅”开始,即一月对应“寅”,五月则对应“午”,而端午正是在五月。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最为流行的有三个。
一是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没落贵族,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浪漫主义(对应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创者(后世代表者有李白、苏轼),代表作有《离骚》、《九歌》、《天问》等,汇集为《楚辞》。其中《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诗歌甚至是文学的代名词。屈原曾经得到过楚怀王的重用,官至左徒、三闾大夫,还出使过齐国,推动过变法,后来长年被流放。在郢都被秦国攻陷后,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后人被屈原崇高的爱国情怀所感动,于是便在端午这天纪念他。
屈原
二是纪念伍子胥。伍子胥也是楚国人,只不过生活在春秋时期。伍子胥受楚平王迫害,父兄被五马分尸,于是投靠吴国的公子光,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把王位传给了弟弟,后来又传给了下一代,公子光嫉恨王位没能回到自己手上,伍子胥推荐了刺客专诸刺杀了吴王僚(公子光的堂弟),公子光抢夺了王位,是为吴王阖闾。顺便说一下,专诸是四大刺客之一,使用的兵器是大名鼎鼎的鱼肠剑。伍子胥辅佐阖闾打败了楚、齐、晋、越等强国,后又辅佐夫差几乎灭了越国,夫差却听信谗言保存了越国,并令伍子胥自尽。在五月初五这天,夫差派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扔进了钱塘江。江浙一带百姓奉伍子胥为涛神,并在端午这天加以纪念。二百年后的屈原,就是继承的伍子胥的思想。
伍子胥
三是纪念曹娥。曹娥是东汉时期的会稽(今绍兴)人,其父在五月初五迎伍神(伍子胥)的活动中掉进舜江而亡,年仅14岁的曹娥终日沿江痛哭,在五月二十二日投江自尽。据说在她投江五日后,其尸体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了水面。后舜江被官府改名为曹娥江,以纪念这位孝女。因为这个故事跟五月初五有关,于是便也成为端午的典故之一。
曹娥
曹娥的故事明显是官府树立典型,而且很有可能并非是在五月初五投江,但倒是跟伍子胥有关。有人认为屈原之所以在五月初五投江,就是为了向伍子胥这位前辈致敬,所以两人都死于五月初五并非巧合。又有人说端午起于介子推,他是晋文公时期的人,追随公子重耳流亡国外,曾经割腿上的肉给重耳充饥,重耳回晋国当政后,介子推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为了逼介子推出山,就让人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母子被活活烧死在柳树下。晋文公将烧焦的柳树带回,做了一双木屐以示纪念,这就是“足下”一词的来由。尽管介子推的年代更早,但他的典故公认为是寒食节(清明)的由来,所以跟端午挂钩很是牵强。
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显然更能让人信服。在伍子胥所处的春秋时期,国家的概念基本等同于东周分封的列国,各国之间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最多也就是吴国人会纪念伍子胥,他尽管是楚国人,但其对楚平王掘墓鞭尸的恶行很难得到楚国人的认可,吴楚之外的各国更不可能去纪念他,所以其影响范围主要局限于今江浙一带。而屈原所处的年代是战国晚期,之后从秦始皇开始中国才真正成为大一统的国家,各地有了越来越多的统一的文化传承,屈原的事迹才得以传遍全国,并跟传统节日紧密关联。
流传至今的端午民俗名目众多,则是在历朝历代逐步丰富而来,各种典故、传说汇聚到了端午当中,所以才会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硬要去追根溯源,找到哪一种端午民俗的原始典故出自何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民俗也有其时代特征,跟社会舆论的引导关系紧密,在当今社会屈原的历史地位和知名度无疑更高,其他几位想争也争不过他。
顺便说一句,欧美国家总是诋毁中国没有宗教信仰,这是很肤浅的看法。什么是俗世化的宗教信仰?就是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在道德层面上进行约束,引导人们多行善事、认可尊卑,从而使得社会更有秩序。抓住了这个本质,就不难发现中国的民俗、家庭纽带其实就是起到了宗教信仰的作用,而且覆盖范围更广,更加有渗透性和生命力。
二
谈谈端午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一直研究人才管理,为了让大家多一点思考,这里选取四个端午相关的要素,谈谈人才管理的四个方面。
屈原——人才
楚国地处偏远,被其他各国视为南蛮,还启用了周朝的封号,自封为王(这就是为什么春秋时各国君主都称为“某某公”,而只有楚国君主称为“某某王”)。但由于独霸长江以南的广袤地区,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居于强国之列。
可就是这样一个强国,到了战国后期却日渐衰落,朝中充斥着奸佞贵族、无能之辈。屈原是当时楚国贵族中凤毛麟角的有政治抱负的有识之士,他积极推行变法而触动了世族的利益,屡遭流放,最终在都城被灭时悲愤自尽。
很多企业总是说重视人才,却缺乏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土壤。在设计人才评价、人才激励、人才培养等机制之前,需要首先诊断企业的“土质”,是否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是否能够识别并重用人才?是否能留住和吸引优秀人才?土壤的问题不解决,设计再多的人才机制也是枉然。
龙舟——拼搏
人才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两个字——拼搏!就如同经过战争历练的士兵才能成长为将军,和平时期只懂得练兵、演戏的将军,其军事造诣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企业要想方设法创造拼搏的机会,让大家在拼搏中锻炼,人才就会脱颖而出。
赛龙舟
龙舟不是独木舟,而是众人协同配合的集体运动,大家协调一致才能划得快。因此要让人才在团队协作中拼搏,让“协作”根植于其内心,而不是培养出一大堆自私自利、埋头单干的所谓能人。这样的“能人”看似人才,实则从长远看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伤害。
艾叶——氛围
端午正值盛夏,蚊虫凶猛,而人体抵抗力较差,长江中下游地区更是进入梅雨季节,湿热让人备受折磨。民间有悬挂艾叶、菖蒲,并且燃烧、煮水洗浴,以此驱避蚊虫。中医针灸就是用燃烧的艾棒进行熏灸,说明艾叶的确有一定的功效。
悬挂艾叶菖蒲
艾棒燃烧的温度比较适中,并且有特殊的味道,燃烧后味道更加浓烈,有很强的辨识度,在这种氛围下能够给病人很强的正向心理暗示。每家企业的人员构成都不一样,不同文化、知识、年龄、成长背景的人各有各的想法,只靠制度进行管理很难见效,需要靠企业文化从思想、意识层面影响大家,这就是营造适合企业发展的正向的氛围。
艾灸
企业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让置身其中的人们都能够自律地努力工作,相互之间协同配合,要让这种氛围成为大家深入骨髓的“熟悉的味道”。
粽子——融合
端午最为流行的习俗一定是吃粽子,相比其他习俗更为普遍和深入人心。粽子的包法多种多样,浙江用一片叶子包得很松,江苏有些地方则用几片叶子裹得非常紧实,广西用很多叶子包成很长的长条状。但无论如何,都是用粽叶包裹糯米,而且大多都要加入馅料。
在粽叶里面,糯米和馅料紧紧抱成一团,这才造就了粽子的香味和口感。这就是融合的作用!其实不只是粽子,绝大多数的美味食品都是由多种食材融合而来,适当的配伍,相互取长补短,这才诞生了全新的味道。
企业中的人才能力各有不同,风格也可能大相径庭,需要彼此融合,才能共同为企业发展贡献价值。大家贡献不同,所处的领域也可能不同,非要争个你长我短没有意义,让大家各自发挥所长才对企业更加有利。优秀的企业一定能够兼容各类人才,在兼容并蓄中产生更大的聚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