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调的抗战第一悍将,孙立人比他差两级,王耀武曾是他的副手

凝眸观史流沙万尺 2024-09-07 05:30:45

这位抗战悍将实在是太低调了,很少有人知道他:从淞沪会战到抗战结束他打满全场,就连抗战铁军的军长王耀武也曾经是他的副手,而被称为东方隆美尔的孙立人在滇缅作战的时候,在此人的指挥下打出了闻名遐迩的仁安羌大捷,当时的孙立人和他之间足足差了两个级别。

仁安羌大捷中的美械军

此人作战刚猛,往往亲临一线指挥,在与王耀武合作的期间,指挥铁军凭借着优秀的战术和顽强的作战意志,用简陋的装备几乎将日军的一个师团全歼,并击毙日军师团级的少将指挥官,但是如今知道他的人却极少。因为他本人很是低调,可这并不影响他在八年当中创造的辉煌战绩。

(原创不易,欢迎各位发财的小手点点赞和关注呀,蟹蟹~)

淞沪会战血战罗店,作为军长亲自前往战壕鼓舞士气:“罗店乃华夏固有之地!这个时候正是吾辈摧敌破阵之时,有何惧焉?”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当时国民政府集中了所有的精锐力量,第一时间驰援上海阻击日军。

除了由张治中将军亲自率领三个精锐的德械师以及桂永清的教导总队之外。

剩下的就是黄埔军校的两支中央军王牌,第18军和74军。

而当时74军是由俞济时领衔并带领猛将王耀武一同前往作战。

至于18军,陈诚则委托了他的心腹大将,也是他在保定军校的校友负责指挥。

而此人,正是被称为土木系大将的罗卓英将军。

罗卓英是广东客家人,他毕业于保定军校第8期炮兵科。

在北伐期间,先后担任炮兵连的连长,后面升任营长、团长。

一直到副师长和18军的副军长。

因为作战勇猛且颇有谋略,受到了蒋介石和陈诚的赏识。

熟悉陈诚的人都知道,他就是保定军校炮兵科毕业的。

所以陈诚跟罗卓英之间,都同为炮兵科出身,而且又是校友。

两人在相处上会显得更为熟络一点。

这也是罗卓英和陈诚成为了搭档的原因。

在18军成立之后,陈诚成为了这支军队的第一任指挥官。

他当时就挑选了他在保定的学弟罗卓英来担任他的副手,两人由此开展了抗战期间前期的紧密合作。

淞沪会战的时候,陈诚在第一时间命令罗卓英率领他的王牌18军进入到淞沪会战最为惨烈的罗店阵地。

并率领他手底下三个师,分别是第11师的黄维,第14师的霍奎章以及第98师的夏楚中三位黄埔一期。

率领数万之众,在罗店跟日军进行了血战。

当时的状况极其惨烈,被称为血肉磨坊。

成为了当时中日双方最精锐部队的决战之地。

当时在罗店,面对日军松井石根指挥的第6师团和的10师团的猛烈进攻。

在危急时刻,罗卓应亲自到一线并来到战壕当中,对着官兵振臂大呼:“罗店乃华夏固有之地!这个时候正是吾辈摧敌破阵之时,有何惧焉?”

罗店

罗卓英作为18军的中将军长,在这个时候能够亲临战壕。

面对着日军大口径的火炮和凶猛的火力,面容平静充满着无惧的勇气。

他的这一举动很快就让十八军的士兵们充满了士气和斗志,跟日军的精锐甲种师团进行了连续一个多月的激烈作战,并数次打破了日军猛烈的冲锋。

也正是这一战,在罗卓英的指挥之下。

十八军和他的兄弟友军74军在罗店成功的阻止了日军数个精锐甲种师团的轮番进攻。

确保了深沪战局的可控,在这其中18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了这一战之后,第十八军足足伤亡了1万多人。

3个师以下的团级军官和营级军官战死率颇高。

特别是98师一个旅麾下的4个营长全部战死,以全旅的代价击毙了日军的一名大佐级联队长,成为了淞沪战场上第一个被击毙的日军大佐级军官。

此战过后,土木系的18军一战成名。

罗卓应作为军长指挥有方,指挥出色。

作为保定系毕业的优秀军官,得到了蒋中正和陈诚的进一步赏识。

陈诚

再次亲临前线,指挥王耀武血战日军11昼夜,打残日军一个师团,击毙日军师团级指挥官

正是因为陈诚和罗卓英之间的亲密关系,再加上两人又同出于保定军校属于校友。

在升级上,只要陈诚往前升一步,罗卓英马上就会跟着往前升一级。

在淞沪会战之后,由于第十八军打出了军威,罗卓因被提升为第15集团军的总司令。

这也让罗卓英成功地成为了战区级长官的存在。

在此之后,罗卓英又相继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并协助唐生智成为了南京卫戍区的副司令。

南京保卫战极其惨烈,最后以撤退而告终。

但在抵抗的过程当中,德械师和中央军精锐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光华门和雨花台一带,德械师的87师和88师成为了最后的绝唱,全军覆没,没有一个人后退和投降。

在此战过后,罗卓英虽然用尽全力,但最终因为各方的失误,再加上日军初期的火力实在是太过于凶猛,国民党军守城失败。

但罗卓英并没有受到国民政府的处罚,反而接替了他的保定系的学长薛岳,担任了第19集团军的总司令。

而第十九集团军则是中央军的精锐部队。

下辖了几个主要的军队,像是关麟征的第52军、王耀武的第74军和李玉堂的第10军。

可以看到,第19集团军战斗力强悍,是抗战初期少数能与日军师团打的有来有回的一个集团军。

而这其中,第19集团军表现得最为强悍的一战,除了在不久之前的武汉会战的德安大捷当中,几乎全歼日军106师团以外。

德安大捷中缴获的日军装备

在接下来的上高会战当中,罗卓英指挥王耀武的铁军再次跟日军的两个师团进行了死磕。

这一次作战的地方正是发生在江西的上高一带,被称为上高会战。

罗卓英是这一次会战的总指挥。

在上高会战的时候,罗卓因和衣而睡。

率领王耀武的铁军七十四军,力抗日军第33师团、34师团以及日军一个混成独立旅团超过4万多人,在次激战了11个昼夜!

要知道,当时中国守军的装备十分简陋,还没有得到苏械的支持,更别提什么美械了。

基本都是拿着汉阳造和普通的步枪,连74军这样的王牌也不例外。

仅有74军当中的58师在装备上稍微好一点。

但也只剩下了在调整师时期获得的几门榴弹炮。

他们的重机枪和轻机枪都是极其稀少的。

第七十四军在上高会战的时候,捷克式轻机枪也不到50挺。

这跟抗战胜利之后得到美械的整编第七十四师相差巨大。

根据国府军事委员会的相关资料。

抗战结束之后,74师所拥有的美式轻机枪高达1000多挺。

勃朗宁轻机枪

而上高会战还是1941年,那时候他们的装备武器都很落后,完全是靠顽强的作战意志和在战术上强悍,凭借着血肉之躯跟日军的两个师团外加一个混成旅团打的有来有回。

并成功地歼灭了日军第34师团70%的有生力量。

整个34师团在上高会战被打残,其中的少将旅团指挥官也被七十四军58师173团蔡仁杰率部追击,在一片玉米地里击毙。

上高会战历时11个昼夜,74军阵亡了9000多人,而日军的伤亡更为惨重,总共被毙伤了1.5万之众,成为了抗战期间作战最为精彩的一次。

这跟1945年的湘西会战,日军大溃败完全不同。

因为抗战初期日军的士气和武器装备,都是要远远超过当时的中国守军。

能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逆袭作战,并且获得这样的胜利。

跟当时罗卓英的指挥能力以及王耀武74军顽强的作战意志是分不开的!

上高会战,罗卓英也亲临前线指挥。

在指挥所内遭到了日军火炮的攻击,差一点被击中。

当时,王耀武作为74军军长,算得上是罗卓英的副手。

他马上要求74军警卫营对罗卓英进行保护。

上高,王耀武任74军军长

可是罗卓英却直接拒绝了王耀武的这个建议。

他认为,当时中国守军的兵力十分紧张,警卫营足足几百人可以参与对日军的围剿,而不必放在他一个人身边。

在这之后他一直有后撤,而是坚持在靠近日军前沿阵地的指挥所内待满了11天,直到指挥军队将日军两个师团打得溃败而逃为止!

升任远征军司令,虽然仅任职半年但指挥了仁安羌大捷这样的胜仗

罗卓英在上高会战的时候指挥作战沉稳而又睿智,战术灵活而又果敢,作战异常的刚猛。

与王耀武的74军的作战风格颇为相似。

所以他们的这一次合作,也成为了抗战当中最为精彩的一次作战。

这也是当时陆军总长何应钦的原话。

上高会战之后,74军正是奠定了虎贲之军的地位。

日军更是被打懵了。

他们开始忌惮这支三五部队。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次完全没有预料到自己回打败仗。

在参战人数上,明明人数与对方相当可是居然失败。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指挥,罗卓英获得了当时国府颁布的青天白日勋章,成为了当时军中的耀眼的新星。

要知道,日后打满抗战全场的铁军军长王耀武,此时在罗卓英的面前也是罗卓英的一个副手,而且老王可是心服口服,甘愿接受罗卓英的指挥。

在成功地指挥了上高会战的胜仗之后,罗卓英再次获得了陈诚以及蒋中正的提拔。

受当时国际战局的影响,日军试图在缅甸一带开辟战场,企图从后方袭击中国接受外援的补给线。

为此,国民政府决定派遣远征军到缅甸一带跟日军作战。

1942年远征军出发,并前往缅甸。

很多人都知道远征军司令卫立煌,但其实远征军的第一任司令长官是罗卓英。

罗卓英

在缅甸战场中国远征军当中,除了盟军的史迪威之外,罗卓英是当时的最高指挥官。

他的麾下有杜聿明等人。

也就是说,就连抗战当中的救火队长,在解放战争时期指挥过百万大军的剿总司令杜聿明,在当时也只是罗卓英麾下的一员战将而已。

还有被称为东方隆美尔的孙立人,在当时也仅仅是第五军新编38师的少将师长。

孙立人跟罗卓英之间,足足差了两个级别。

而罗卓英在远征军总司令的任职时间并不长,大约只有半年时间。

可在这半年时间,罗卓英所呈现的战绩却颇为耀眼。

其中就有闻名遐迩的仁安羌大捷。

大多数人只知道仁安羌大捷,孙立人将军率领的新编38师的一个团击溃了日军4000多人,并救出了7000多盟军。

但是这场战役的幕后总指挥,却是当时的远征军司令罗卓英。

是他在当中分析敌情,并结合了当时盟军和中国远征军之间的协同作战,然后说服了杜聿明和孙立人两人之间的争执,才授权给孙立人出兵的。

杜聿明作为第五军的军长,他并不同意自己的师长孙立人贸然前去救援盟军。

为此两人之间产生了很多争执,一度错失了战机。

罗卓英则最终选择了站在孙立人的一边,因此才造就了仁安羌大捷这样的胜仗。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导致罗卓英跟杜聿明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杜聿明

杜聿明作为蒋中黄埔嫡系的爱将,毕业于黄埔一期,罗卓英则是毕业于保定军校。

这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的派系。

再加上孙立人当时是有留学的背景,跟杜聿明之间的很多战术和打法都产生了一些分歧。

两人在远征军作战系统当中经常“互掐”,罗卓因作为司令两面为难。

很多时候他在杜聿明和孙立人两人中间,指挥链路产生了一些困难。

为此,罗卓英在远征军司令的职位上并不长。

蒋中正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最终不得不出动没有派系的卫立煌将军前去接任罗卓英,成为了远征军的第二任司令长官。

在回来之后罗卓英也没有被闲置,而是担任了当时的军令部次长。

随后他又被调往桂林训练新兵。

在抗战结束后的时候,罗卓英一度被派往东北协助陈诚指挥东北一带的作战。

这对老搭档,因为在东北作战连连失利的情况下,陈诚在一片骂声当中离开了东北。

作为陈诚的副手,罗卓英也不得不黯然离开。

1961年,罗卓英因为糖尿病而离世,终年65岁。

现如今,知道罗卓英的人都比较少。

但是他却是在抗战当中实打实的战区级司令长官,跟日军作战过程当中从来都没有后退,作战也颇为刚猛。

罗卓英戎装照

在8年抗战当中,上高会战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之战。

以当时中国守军落后的武器装备,凭借着灵活的战术和高超的指挥能力,几乎将日军的一个师团全歼,成为了当时国民党军连打败仗之际,一个颇为令人意外的胜仗。

在抗战期间,罗卓英为抗击外敌作出了一定贡献,是抗战中的猛将和悍将。

8 阅读:2515
评论列表
  • 2024-09-17 21:33

    一看就是想当然的。写史不读史。缅北初期胜利是在罗未到职时,杜代指挥的。罗到职后指挥的是缅北大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