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密契丹王朝(辽帝国)兴亡史

柏康聊财经 2023-01-13 21:47:03

前言:“辽”镔铁之意,因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发迹之地盛产铁,即以此为号,其意坚也,象征契丹王朝如铁一样坚硬,而契丹王朝的兴衰荣辱可能是辽太祖所始料未及的。

对于契丹民族来源,历史课本中《契丹崛起与北宋建立》章节中记载了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白马沿土河而行,来8到潢河与土河相汇处的木叶山,遇见一位乘青牛的美丽少女,两个互相爱慕,结为夫妻。他们的后代,就是契丹各部落人民。因而历史学家根据相关史料考证以及传说,对于契丹族做出如下解释,他们认为少女和少年所代表的分别是居住在两河流域的两个原始氏族,一个以“白马”为图腾,居住在“马盂山”;一个以“青牛”为图腾,住在“平地松林”。后来两个氏族都迁徙到两河汇聚处的木叶山,他们联姻繁衍,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

契丹王朝于公元916年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也是由契丹族建立的强盛王朝,与汉人建立的北宋对立,辽朝统治者“因俗而治”,实行分治汉人和契丹人、南北两面官的两院制,这种二元政治体制堪称是最早的“一国两制”,对后世王朝如元朝,清朝等以游牧民族入主中国提供了参考。

契丹最早出现于公元554年编纂的《魏书》,与其关系密切的库莫奚也一同被立了专传,唐朝初年,契丹内附唐王朝,唐太宗在契丹族传统居住之地设置松漠都督府,赐以李姓,而唐王朝对契丹的管控也是由其国力决定,强时内附,弱时反叛。公元755年由唐朝边疆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对唐朝发动的战争,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开始,由此造成此后一百余年藩镇割据,不受中央控制的局面。公元九世纪,靠近唐朝疆域的契丹族在自己既有民族特性上,又不断吸收中原文化基础上在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经过多年南征北战,于公元916年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辽朝。

建立伊始,四处征伐【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耶律阿保机是大辽王朝的缔造者,契丹民族也因他的雄才大略得以首次在中华建立起一个政权,耶律阿保机在位二十二年,戎马悾恫一生,他一手创建的帝国也因他的励精图治而显得勃勃生机,在位期间,四处征伐,攻灭渤海,室韦和奚族,同时重用汉族认识分子韩延徽依汉律制定法律,改革习俗,为契丹从部落联盟走向文明社会过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公元905年,曾经强大的唐朝已名存实亡,辽太祖应晋王李克用邀请,会盟云州(今山西怀仁),结为兄弟,商讨攻打梁王朱温和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但终因无利可图而没有践约。不久耶律阿保机率军攻打占据幽州的刘仁恭,连下数州,迁中原百姓于契丹。

据《伶官传序》:“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

攻灭渤海,兼并室韦,奚族:渤海国登上历史舞台始于武周时期的“营州之乱”,下辖人口主要以靺鞨族,高句丽族为主,渤海政治经济效仿唐朝,文化亦受唐朝文化影响,有“海东盛国”之称。

公元911年,辽开平五年,辽太祖率军亲征位于契丹西部的奚人,此役尽得奚族之地,辽朝疆域也因此得到发展。

公元925年,辽太祖天赞四年,耶律阿保机亲征渤海大諲,諲撰投降。同年八月,康默记攻克长岭府,这场战争以辽国胜利结束,辽太祖封皇太子耶律倍于其地,称“人皇王”。

《辽史·卷一》载:辽太祖于公元909年“幸辽东”;于公元915年,“钩鱼鸭渌江,新罗遣使贡方物”;辽神册四年(919年)二月,修辽阳故城,“以汉民、渤海户实之,改为东平郡”

可以看出,文献清楚的表明辽朝在灭亡渤海国后已扩至鸭绿江。同时辽太祖又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设置行政,实施有效管理,这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进各族人民的交流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文治武功为契丹王朝的崛起了决定性作用。

南下燕云,实施南北两面官制【辽太宗耶律德光】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即今天北京,天津全境,山西河北北部地区,此地易守难攻,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交界之地,也是中原王朝抵御游牧民族进攻的天然屏障。

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因无力对抗后唐政权,遂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南下,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公元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而并入辽朝的燕云十六州也成为契丹最为发达的地区。

随着燕云十六州的并入辽朝疆域,辽朝境内汉族人口远超契丹族,如何管理境内不同民族成为辽朝统治者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辽朝统治者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政策,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其统治机构的设置也是与此相适应的。

据《辽史·百官志》云:“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因而辽太宗对于辽朝的贡献较大的要数对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了,这种治国理念为后世元明清大一统王朝奠定了政治制度基础,有效维护了中华大一统,如明朝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清朝在边疆地区实行将军管辖制度都堪称是“二元政治体质”。

完善辽朝体质,承前启后【世宗耶律阮,穆宗耶律璟】

元代脱脱帖木儿 曾言:“世宗中才之主也,入继大统,曾未三年,纳唐丸书,即议南伐,即乏持重,宜乖周防,盖有致祸之道矣。然而孝友宽慈,亦有君人之度焉。未及师还,变起沉湎,岂不可哀也哉!②帝仪观丰伟,内宽外严,善骑射,乐施予,人望归之。太宗爱之如子。”

脱脱对于辽世宗的评价,道明了耶律阮在治国理政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这位凭借太祖长孙被被大臣拥立为帝的君主,即位之初,便谋叛不断,辽朝内部也并未完全服从世宗,据《辽史》相关史料记载:

公元948年,耶律天德,萧翰,耶律盆都等人谋逆,世宗查明,参与人员得到处置。

公元949年,萧翰和公主阿不里联络明王耶律安端谋反,事情败露,萧翰被诛,阿不里则死于狱中。

公元951年,世宗南征后周,安端之子耶律查割冲入内帐将睡梦中的耶律阮杀死。

完善太宗时期设置的南北面管制:唐末战乱,中原藩镇割据自立,混战不已,北方早已是十室九空,因而逃往契丹境内的汉人也随之变多,如何管理汉族和契丹族就成为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耶律阿保机接受谋士韩延徽的建议设置一种类似中原内地州县的行政机构,这种当时被称为“头下军州”的管理体系为辽朝征服渤海国和燕云十六州后实行“二元政治”奠定了基础。

据《辽史·地理志序》在解释头下军州的缘起时说:“以征伐俘户建州襟要之地,多因旧居名之,加以私奴,置投下州。

辽世宗将后晋的一整套汉族官制带到了辽国,加上原来阿保机时期确立的官制,以及整合太宗时期的南北面官制,辽朝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才得以正式完善。

世宗遇弑之后,跟随耶律阮一同南征的寿安王耶律璟在诛杀耶律察割等人后即位,这样,皇位又一次到了辽太宗一支。就是被后世称之为“睡王”的辽穆宗耶律璟。

耶律璟统治期间,契丹贵族夺权频繁,社会秩序也极不稳定,与契丹同时存在的后面政权后周王朝确在周世宗的带领下有重建大一统的王朝的趋势,公元959年,柴荣见辽朝内部统治混乱之际,亲率军队决意收复燕云之地,此次出师连收三关三州,至幽州时因病班师,辽朝之所以连战连败,兼因君主一昏一暗,同时也显先出耶律璟统治时期辽朝国力衰退迹象。

景宗中兴,加速封建化进程,为辽朝盛世局面奠定基础【景宗耶律贤】

辽景宗于公元969年即位,此时的辽朝在经历辽穆宗浑浑噩噩二十多年的统治下面临着严峻的政治危机,面对辽朝内外交困的局面,景宗采取了对政敌宽容之策,以此缓和上层统治矛盾,同时重用耶律屋质,高勋,耶律修哥等大批贤臣良将,同时对治下百姓实行修养生息之策,因而在对宋的战争中也由劣势转向优势,景宗一朝,辽朝社会经济,文化安定,为辽圣宗耶律隆绪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社会秩序。

加速封建化进程,重用汉族知识分子:景宗时期加速契丹封建化进程,大量汉族官员被委以重任,诸如韩匡嗣授予南京留守,加封燕王,高勋为南枢密院使,此前这些要职均由契丹贵族担任,极大促进了政府机构办事效率,为辽圣宗盛世局面的到来做好了铺垫。 因而景宗是辽朝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

辽宋争战,始占上风:景宗在位时期,北宋宋朝处于处于宋太祖赵匡胤以及宋太宗统治时期,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南的战略”,因而与契丹的战争也相对较少,但随着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太宗加紧统一全国进程,想趁着伐取北汉之势,不顾群臣建议,也未曾考虑宋军久战疲惫态势,致使伐辽之战受损。后又被耶律休哥等大败于高梁河。太宗狼狈负箭伤乘牛车逃回,是为高梁河之战。两次伐辽战役的失败,使得辽朝由劣势转向优势,北宋军队也变畏辽。

使契丹达到全盛、向诸国发动战争,声威传中亚;压制宋朝,四方称臣 、仿唐制,完成中国北方封建化【辽圣宗耶律隆绪】

辽圣宗耶律隆绪是辽朝第六位皇帝,景宗皇帝长子,在位期间,任用室肪,韩德让以及耶律斜轸等共同辅政,政治上整顿纲纪,进行政治改革,严厉打击贪赃枉法在,在经济上重视减轻人民负担,实行轻繇薄赋,制定推行保护农田,奖励开垦等发展生产举措,以此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还注意游牧区发展状况。从而将辽朝推向强盛时期,他在位期间也是辽朝最为辉煌的时期。

两次伐宋,订立“澶渊之盟”。两朝此后各守旧界:公元986年,宋朝兵分三路,一路以曹彬,崔彦进出雄关道,一路以田重出飞狐道,另一路以潘美,杨继业出雁门道,此次战役,经圣宗皇帝在后方的指挥得当,协调有方从而将宋朝军马击退。

公元988年,统和六年派军队四面进攻涿州,守城将领投降,之后又在益津关击败宋军。

公元1004年秋,辽圣宗与萧太后亲率辽军南下,兵锋直指檀渊郡,北宋东京危急,宋真宗见辽军气势正盛,想迁都难逃 后在宰相寇准等大臣的促使下才亲临前线,宋军因此气势大振,圣宗见辽军初战不利,提出合议,宋真宗不顾大臣反对,与辽和议。

澶渊之盟,对辽国而言,却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北宋每年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使得辽朝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

辽攻高丽:公元1010年,辽朝在减除北宋后顾之忧后,同时为欲摆脱承天太后阴影的辽圣宗以高丽西京留守康肇弑主诵,立王询,为名,吊民伐罪,以树立个人威望。圣宗亲率40万大军攻打高丽,从根本上解决高丽对辽东边境,渤海故地的野心,以此灭其图谋不轨的野心。之后辽高丽常年互战,高丽国力不足以抗衡辽朝,高丽“奉辽正朔”,两国结束战争。

仿唐制,完成北方封建化进程:辽圣宗为实现自己宏图伟略,颁布契丹的制度和法律要仿效唐朝,同时将景宗皇帝时期推行的科举制度进一步推广,从而将大量汉族知识分子纳入辽朝中央政权,以此加强汉人在统治集团的成分,同时进行法制改革,实行汉契同法,摒弃不利于封建统治的旧制,从而推进中国北方封建化进程。

据《辽史》:圣宗幼冲嗣位,政出慈闱。及宋人二道来攻,亲御甲胄,一举而复燕、云,破信、彬,再举而躏河、朔,不亦伟欤!既而侈心一启,佳兵不祥,东有茶、陀之败,西有甘州之丧,此狃于常胜之过也。然其践阼四十九年,理冤滞,举才行,察贪残,抑奢僣,录死事之子孙,振诸部之贫乏,责迎合不忠之罪,却高丽女乐之归。辽之诸帝,在位长久,令名无穷,其唯圣宗乎!

因而说辽圣宗是辽朝九位帝王中最负盛名的皇帝,辽朝也因他得统治走向鼎盛,使大契丹达到全盛,声威传中亚;压制宋朝,四方称臣 ,至今有些国家诸如俄罗斯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契丹。

平定母亲萧氏叛乱,收回大权,国势日颓,穷兵黩武【辽兴宗耶律宗真】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事物当然之理”,政权亦是如此。兴宗时期,辽朝国力走向衰落,加之法天太后专权,任用奸佞,政治腐败,圣宗以来的法典遭受破坏,耶律宗真在平定母亲萧氏叛乱后,好大喜功,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民不聊生。

平定萧氏叛乱,收回大权:耶律宗真年幼即位,其母把持朝政,随着兴宗年龄的增长,萧氏担心耶律宗真亲政后,自己的权力会被剥夺,于是和萧孝先兄弟谋废掉兴宗,兴宗先发制人,见时机成熟扣押萧孝先,又派人带兵包围太后寝宫,将其扣押软禁起来,从而结束萧氏专权。

多次用兵西夏,穷兵黩武:西夏自李继迁时就实行附辽抗宋政策,元昊称帝后,位于辽西夏的党项部落多叛辽归夏以及兴平公主病逝未通报,引起兴宗皇帝的不满。

公元1044年,耶律宗真统帅十万军队讨伐西夏,兵分三路,元昊采取诱敌深入之计,在河曲击败来犯辽军。兴宗狼狈逃回云州。

公元1049年,元昊病逝,兴宗再次兵败,只得班师而还。

不辩忠奸曲直,致使辽朝江河日下【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在位期间,先后发生重元之乱,以及耶律乙辛擅权乱政,诬告太子耶律浚,并派人暗杀太子家人,辽朝内部皇权争夺严重消耗了契丹国力。

重元之乱,乙辛乱政:公元1063年,耶律重元诱使辽道宗出猎,想借此夺权,后被发觉,派兵平定重元之乱。

公元1075年,乙辛诬告皇后与伶人私通,迫使皇后自杀,公元1077年,又陷害太子谋国夺位,道宗不察,将太子耶律浚圈禁,乙辛便暗中将太子杀死,其后又多次谋害太子儿女。

公元1081年,太康七年,耶律洪基发觉真相,才将乙辛党羽废咄。

因而道宗时期内部集团的分裂,致使国力消耗殆尽,政治,经济,军事也在内耗中一步步遭到破坏,统治阶层生活腐化,内部叛乱不断,个人又笃信佛教,在辽朝境内广印佛经和建造佛塔和寺庙,劳民伤财甚众,社会矛盾尖锐,是辽朝由强盛走向衰亡的开始,这位在位五十余载的皇帝成为辽国败亡的掘墓人。

理政昏聩,致使金国崛起,契丹覆亡【天祚帝 耶律延禧】

天祚帝是辽朝最后一位帝王,在他统治时期,位于东北的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崛起,加之契丹无限制的对女真人进行压迫和剥削,导致女真人掀起了反抗辽朝的起义。加之辽朝政治腐败、人心涣散、内外矛盾激化,面对危机,耶律延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反而一味游畋享乐,辽朝的政局更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最终于公元1125年随天祚帝被捕而一同走向了灭亡。

灭亡原因:辽灭亡的原因很多,比如女真的崛起、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宋金的夹击、统治阶层对佛教的过度推崇、军备废弛、政治腐败等等。究其根本还是统治阶层腐败,社会矛盾加剧。

总结

中国历朝历代从建立到灭亡,由强盛到败亡,历代王朝政治的类同性。从各王朝灭亡的基本的或是主导性因素来看无非是暴政、昏政、恶政。当王朝初立除去极少数外,大多都有一个发展期、鼎盛期,然后就进入衰败期,也就是暴政、昏政、恶政阶段,最后灭亡。发展期王朝的统治集团政治上还算清醒,鼎盛期就忘乎所以,衰败期更荒唐可笑、愚不可及。所谓中兴之主也只是昙花一现。契丹王朝亦是如此。

文献参考:《辽史》 20200629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