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上岸,从此三傻变两傻

吴所愄 2024-09-25 13:24:53

理想发布了四季度及全年财务报告。全年收入高达1,200亿元,净利润达到了117亿元,实现了首次且大幅度的盈利。细观理想汽车的历史财报,从2018年至2022年,累计净亏损高达64.5亿元。然而,2023年,理想以惊人的速度扭转了亏损局面,实现了盈利。这一转变不仅使理想汽车成为新兴造车势力中首个实现盈利的企业,更意味着它成功获得了行业内的入场券。

从规模上看,全国范围内年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车企仅有六家,分别是上汽、广汽、长安、长城、比亚迪和吉利。理想凭借此次盈利,一举跻身中国汽车厂商的前七大之一。若进一步分析净利润,仅上汽和比亚迪的净利润超过百亿元,理想汽车紧随其后位列第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理想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已稳固在前五名,堪称行业内的佼佼者。

与此同时,与曾经的“新能源三傻”中的蔚来和小鹏相比,理想已经取得了明显的优势。蔚来和小鹏目前仍深陷困境,而理想已经从困境中崛起,市值甚至超过了蔚来和小鹏之和的两倍。接下来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三傻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首先,战略聚焦是理想成功的核心原因。与蔚来和小鹏相比,理想一开始就保持了战略聚焦,专注于打造一个爆款车型,通过不断优化和升级来满足市场需求。在2022年之前,理想汽车只有一款车型——理想ONE,后来升级为理想L8。如果说理想 L8是大杯,后来又分裂出了超大杯L9和中杯 L7。直到取得1,000多亿的收入,理想其实就一款车,只不过分了中杯、大杯,超大杯而已。这种聚焦战略使理想汽车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相比之下,蔚来和小鹏在战略上显得较为迷茫。小鹏虽然在早期取得了成功,但未能抓住胜利果实,不断扩展产品线,导致资源分散,每个系列都未能取得显著成果。

蔚来和小鹏这两家公司,与理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鹏汽车原本拥有先发优势,其P7车型成为新势力品牌中的首款爆款车型。然而,小鹏却没有把握住这一胜利的机会。他们没有继续深耕P7系列,推出更多衍生车型,如大杯、中杯、超大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相反,小鹏选择了四处出击,涉足SUV、直升飞机、MPV等多个领域。这种缺乏聚焦的策略导致小鹏的每个新系列都未能取得成功,使得其市场份额逐渐流失。

如今,在轿跑领域,小鹏的P系列车型已不再热门,而新推出的G系列和X系列也未能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小鹏还中途涉足飞行汽车等不相关领域,进一步加剧了失焦的问题。

尽管小鹏目前正努力恢复元气,推出了P7i等新款车型,但要想重回巅峰,小鹏还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定位,回归聚焦,坚持在擅长的领域做深做透。

蔚来在聚焦战略上似乎渐行渐远,不仅在汽车业务上尚未取得显著成就,还跨界涉足手机市场,然而这一尝试并未获得市场的热烈响应。手机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产品更新迭代速度极快,且需要庞大的出货量来支撑成本。若每年的出货量未能达到数百万台,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更糟糕的是,如果产品长时间不进行更新换代,很容易迅速过时。

特斯拉虽然有意进军手机市场,但其计划是基于每年能够销售数百万台汽车的基础之上。这意味着特斯拉的汽车用户保有量可能已达到上千万级别,才有可能支撑其手机业务的数百万台出货量。然而,蔚来目前的汽车销量尚未突破100万台,这不禁让人质疑其手机业务的市场前景。在这样的背景下,蔚来手机的销售前景似乎并不乐观。

蔚来在车型布局上似乎相当全面,但却因此失去了焦点。起初,蔚来的SUV ES系列在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销售成绩。随后推出的EC系列,带有轿跑风格的SUV,虽然略显偏离,但并未完全失去方向。然而,蔚来突然转向推出了ET系列的轿车,这一转变使得其产品线变得极为分散,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相比之下,问界和理想汽车则展现了更为聚焦的战略。问界长时间以来仅推出了两款车型——M7和M5,这种“大杯”和“中杯”的概念使其能够集中精力优化这两款车型,与理想汽车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年底,问界又推出了“超大杯”M9,继续沿用聚焦战略。华为,作为问界的背后支持,深谙聚焦的重要性,正是在这种战略指导下,问界和理想汽车才能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

第二个优势便是理想汽够紧密贴合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其优势并规避劣势。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理想汽车是首个主打增程式技术的车企,尽管这项技术一度被外界质疑为技术含量较低,甚至被视为落后。然而,新能源车作为一个新兴概念,要得到广大用户的接受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价格定位在30万以上的用户群体,他们往往年纪较大,思想更为保守。纯电动车型虽然新潮,但存在续航里程的焦虑,而增程式技术则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既提供了智能化的用车体验,又消除了用户的里程担忧。这种巧妙结合使得理想汽车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尽管有人认为理想的技术含量不高,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技术本身并不能直接转化为销售。用户真正关心的是产品的实际体验。在新能源车发展的早期和中期阶段,增程式和混动车型无疑是满足市场需求的最佳选择。理想虽然技术储备相对较弱,但却能够敏锐地抓住市场需求,推出符合用户心理预期的产品。

相比之下,小鹏和蔚来则过于坚持电动技术路线,小鹏虽然以技术见长,但却未能解决高端用户对电动车的顾虑。蔚来则选择了换电模式,然而从手机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换电并非长久之计,快充技术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在技术选择上,理想汽车展现出了最为务实的态度,小鹏次之,而蔚来则显得较为冒进。

第三条关键要素是精打细算、成本控制。理想被业界戏称为“抠厂”,意指其擅长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造车业是个资本密集的行业,早期各家企业都在烧钱,理想的亏损额度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最多时不过20亿,少时仅几个亿。这样的成本控制能力,使得理想在短短五年内累积的亏损不到七十亿,并在一年内便实现了盈利。这种“抠”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助于企业稳健发展,还能确保企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特斯拉和比亚迪同样以成本控制著称。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提倡极简主义,连自己的办公室都朴素无华,一切以生产为核心,避免不必要的开销。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上,特斯拉也秉持着这种“抠”的精神,力求自给自足,减少外部采购。

这三家公司不仅对员工成本控制严格,但对消费者和股东却极为慷慨。由于极致的成本控制,它们的毛利率高达22%左右,这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几乎是顶峰。尽管特斯拉近期的毛利率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19%的高水平。

在观察蔚来和小鹏这两家公司时,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财务控制和项目投资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蔚来尤其擅长“乱花钱”,涉足多个领域如手机制造、充电和换电网络的建设,似乎并未把握合适的时机。理想汽车则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策略,它在实力壮大、资金充足、门店车辆保有量增加后,才开始完善充电网络并推出纯电动车型,这种节奏感把控得恰到好处。蔚来在车辆销售尚未取得显著成果时,就大规模投入换电网络的建设,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令人质疑。同样,蔚来在车辆保有量远低于特斯拉的情况下,就急于涉足手机市场,这也显示出其对市场时机把握不准确。

小鹏虽然相对蔚来在财务控制上略有改善,但仍远不及理想汽车。小鹏也涉及一些不合时宜的项目,如飞行汽车,显然在市场和公司尚未成熟时投入了大量资源。在当前阶段,小鹏应该将重心放在优化热销车型、完善渠道、提升服务等方面,而非分散资源于不确定的研发项目。

总的来说,通过对比理想、蔚来和小鹏这三家新势力品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理想为何能够脱颖而出,成为第一个上岸的品牌。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偶然,而是理想在多个关键方面做出的明智决策和稳健运营。相比之下,蔚来和小鹏则显得较为冒进和不成熟,犯下了不少错误,导致它们目前的困境。

然而,即便理想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它仍然面临着不小的压力。首先,理想今年将从增程式转向纯电车型,这一转型的成功与否将对其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次,面对像问界这样的强大竞争对手,理想是否能够抵挡得住冲击也是一个未知数。

如果理想能够在这些巨大挑战面前成功挺过来,那么它有望成为一个非常辉煌的品牌。无论如何,理想在上半场的表现都值得我们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掌声。至于蔚来和小鹏,它们需要认真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加倍努力以迎头赶上。

0 阅读:1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