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初来乍到被质疑指挥能力,一仗过后,王树声:我想拜他为师

新霖谈历史 2024-08-19 02:02:31

1929年5月,组织上派遣徐象谦前往鄂东北领导当地的军事工作。抵达目的地后,徐象谦根据谐音将自己改名为徐向前,寓意是一直向前,永不回头。

徐向前当时只有28岁,自广州起义失败后,便跟随起义军余部撤退到海陆丰的莲花山里坚持了一年的游击战争,期间还曾任红4师师长。

1929年3月,徐向前按照上级指示秘密撤出莲花山,前往上海的中共中央所在地。恰此时,负责领导当地军事工作的红11军军长(兼红31师师长)吴光浩,因遇敌伏击,不幸牺牲。因此上级就派了徐向前前去接替红31师师长一职。

鉴于吴光浩在当地红军中的巨大威望,他牺牲的消息暂时没有对外公布,因此徐向前只能先屈居红31师副师长一职,但实际上要担负起全师的军事领导责任。

初来乍到,徐向前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不通,当地人压根听不懂山西话,而鄂东北地区的方言他又听不懂,因此一开始的时候闹了很多笑话。没有办法,红11军的党代表戴克敏只好给他充当翻译。

其次,徐向前性格内向,身体也比较消瘦,给人的感觉是一副弱不禁风的书生形象,压根跟打仗的将军不沾边,这就不免让手下的战士们犯嘀咕:“新师长这么瘦,真的会打仗吗?”

当时,时任红31师第一大队党代表的王树声就非常不看好徐向前,他不太相信这个弱不禁风的外乡人能像原先的吴军长那样领导他们打胜仗。

面对大家的质疑,徐向前既不怒,也不恼,毕竟有没有真本事,战场上一试便知。

很快,老蒋就派人来走亲戚了,遣地方军阀罗霖和李克帮兵分两路,来围剿红31师,王树声率部迎战。

这本来是一场伏击战,结果敌人的机枪一扫射,就硬生生地打成了遭遇战,红31师的战士们哪里见过这种阵仗,很快招架不住,败下阵来。

战后,王树声见到徐向前,垂头丧气,羞愧不已。

对此,徐向前不仅没有批评王树声,反而安慰他说:“树声啊,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必太过自责。”

“徐师长,我辜负了您的期望,这次战斗……”王树声欲言又止,语气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

徐向前看着眼前的王树声,心中充满了理解和关爱。他深知,这场败仗对于王树声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同时也明白,挫折也是最好的老师。

“树声,我问你,你觉得这场仗我们为何会输?” 徐向前并没有直接安慰王树声,而是抛出了一个问题。

王树声沉思片刻,低声说道:“敌人的火力太猛,我们的战士缺乏应对经验。”

徐向前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你说得没错,敌强我弱是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被动挨打,以弱胜强,以少胜多,自古有之,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如何扬长避短,找到敌人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王树声眼前一亮,仿佛抓住了一丝希望的光芒:“徐师长,您的意思是……”

徐向前走到地图前,指着两路敌军的位置,说道:“你看,这两路敌人中,李克邦的部队大多是由地方民团拼凑而成,战斗力相对较弱。而罗霖的部队则是久经沙场的老兵,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如果我们集中兵力,先打李克邦,待其溃败,罗霖必然军心动摇,我们便可一举击溃敌军。”

王树声仔细聆听着徐向前的分析,心中敬佩不已。他万万没想到,徐向前初来乍到,竟然对敌情了如指掌,而且战略眼光如此独到。

“徐师长,我明白了!我们这就去准备,打他个措手不及!” 王树声的眼中重新燃起了熊熊战火,语气中充满了自信和坚定。

几天后的夜晚,夜色如墨,寒风呼啸。红军战士们在夜色的掩护下,悄然逼近了李克邦部驻守的白沙关。

“砰!砰!砰!”

震耳欲聋的枪声划破了夜晚的宁静,红军战士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军阵地,展开了猛烈的攻击。李克邦的部队毫无防备,被打得措手不及,阵脚大乱。红军战士越战越勇,势如破竹,很快便占领了白沙关前哨阵地。

李克邦得知白沙关前哨阵地失守的消息,顿时慌了神,他怎么也没想到,红军竟然敢主动出击,而且还选择了自己作为突破口。

“快,快去请罗司令派兵支援!” 李克邦惊慌失措地对手下喊道。

然而,还没等罗霖的援军赶到,红军便主动撤离了白沙关,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李克邦惊魂未定,还以为红军实力强大,不敢恋战。他哪里知道,这正是徐向前设下的“诱敌深入”之计。

红军撤离白沙关后,并没有急于撤退,而是来到了罗霖部队的防区附近,不断地进行袭扰,佯装要进攻罗霖的部队。

罗霖得知红军出现在自己的防区附近,顿时紧张起来,他急忙调集兵力加强防守,生怕红军趁虚而入。

就在罗霖严阵以待的时候,徐向前却率领红军主力,再次杀了个回马枪,长途奔袭,直扑白沙关。

此时的白沙关,守军刚刚经历了一场激战,士气低落,防备松懈。红军如神兵天降,迅速攻占了白沙关。

李克邦见势不妙,为了保存实力,他主动向红军提出了“议和”的请求。

徐向前早已料到李克邦会提出“议和”,他爽快地答应了李克邦的请求。

南线的罗霖得知李克邦已经“议和”,知道大势已去,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他也不得不率领部队撤离了鄂东北。

至此,“罗李会剿”以失败告终。

这场战斗,红31师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围剿,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士气,巩固了鄂东北苏区。

战后,胜利的喜悦洋溢在每一位红31师战士的脸上。他们亲眼见证了徐向前的军事才能,这位看似儒雅的指挥员,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将两路强敌玩弄于股掌之间。

而对于王树声来说,这场胜利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曾经的他,也是凭借着一腔孤勇,打赢过不少硬仗。但那些胜利,更多的是依靠战士们的血肉之躯换来的,正如他自嘲的那般,“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惨烈无比。

而这一次,在徐向前的指挥下,红31师几乎以微不足道的代价,取得了辉煌战果。这令王树声豁然开朗,他终于明白,战场上并非一味靠勇敢,更是一场智慧的较量。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并非天方夜谭,而是建立在对战场的精准判断,对敌我形势的清晰认知,以及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之上。

从此,王树声对徐向前充满了敬佩之情,并拜其为“老师”,从排兵布阵到战略部署,从战术运用到指挥决策,事无巨细,都虚心求教。

徐向前也看中了王树声的勤奋好学和军事天赋,对他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在徐向前的悉心教导下,王树声进步神速,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

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湖北黄安成立,徐向前担任总指挥,王树声任红4军第11师长,到了1933年7月,王树声因战功升任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31军军长,成为徐向前军事上的得力助手。

徐向前和王树声亦师亦友,双方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关系,即使后来长时间没有在一起并肩战斗,但是丝毫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情谊。

建国后,有一回王树声去徐帅家里做客,看到徐帅家里竟然有两台黑白电视机,想也没想,顺手搬起一台黑白电视就回家了,只留了一句话:“你们有两台,我搬一台。”

徐帅看到后,笑着摇头,却没有丝毫要阻止的意思。

由此可见,两人的关系相当亲密,几乎可以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来形容。

还有一次,王树声一家与徐帅一家在北戴河疗养。

王树声的长子王鲁光与徐帅的儿子徐小岩几乎每天都在一起,与当地的渔民相处得很好,还学会了摇橹、划船。

有一次,他们俩把船划得很远,玩了几个小时,后来起风了,浪特别大,很危险,他们俩就拼命地往回摇。

等他们回来后,王树声早就在岸上等着,二话没说就给了王鲁光两记耳光。

王树声严肃对王鲁光说:“你知不知道我与徐帅的关系?徐帅就这么个儿子,万一出事怎么办?叫我怎么对得起徐帅?”

这也可以看出,王树声对老首长不仅感情深厚,而且极为尊重。

1974年1月7日,王树声因病逝于北京,享年69岁。

2 阅读: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