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靠巴掌大的零件卡我们脖子十五年?中国工程师通过在零下196度的极寒环境下研究,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曾经,谐波减速器的价格高达2万元,日本企业凭借专利壁垒对国内厂商漫天要价,甚至不给讨价还价的机会。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日本企业在谐波减速器领域布局之深远令人惊叹,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们就开始在这一领域进行专利布局,从最基础的结构设计到制造工艺,再到应用优化,他们构建了一张严密的专利网,这种全方位的专利保护策略,让中国企业在谋求自主研发时举步维艰。 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实施差别定价,同样的产品,在欧美市场售价合理,到了中国市场却翻了好几倍,一个谐波减速器的售价甚至高达2万元,这直接推高了中国机器人生产成本,不仅如此,日本企业还经常以“产能不足”为由实施断供,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节奏。 面对如此困境,中国工程师们迎难而上,苏州绿的谐波的研发团队另辟蹊径,开创性地提出了全新的齿形设计理论,他们突破性地运用液氮精密成形技术,在零下196度的极寒环境下处理材料,使材料晶格变异率降至十万分之一,这一指标达到了极高的精度要求,通过离子束抛光技术,他们将齿面粗糙度控制在0.02微米,比日本标准还要优越20%。 在重庆大学,王家序教授带领的团队系统性地攻克了谐波减速器正向设计分析和测试评价等关键技术难题,同川科技则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人才,成功研发出3D曲面共轭双圆弧齿廓技术,大幅提升了谐波减速器的性能指标。 经过多年努力,国产谐波减速器实现了突破性发展,目前市场上部分国产谐波减速器的价格已降至数百元,这极大地降低了中国机器人制造商的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国产谐波减速器的交货周期已从日企的最长两年缩短到两个月以内,供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的谐波减速器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研发、生产到应用,中国企业已经具备了全方位的能力,部分企业的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打入国际市场,获得海外客户认可,这标志着中国在谐波减速器领域已经成功打破了日本企业的技术垄断,实现了从“跟跑者”到“并跑者”的转变。
从地理上来讲日本是不是很难被入侵
【61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