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被派去钱塘修堤,皇上给刘墉拨了一万两银子。和珅想借此机会整治一下刘墉,就在户部提了两万两银子。刘墉不收是抗旨不遵,收下是贪赃枉法,这让刘墉进退两难。 身为皇帝的乾隆自然对和珅与刘墉之间的明争暗斗了如指掌,这一次乾隆并没有直接出面制止和珅的行为,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观察刘墉是否能够经受住考验。 一开始刘墉并不知道和珅在暗中使坏,当他得知和珅要亲自给自己送修筑堤坝的银子的时候,刘墉习惯性的想要整一整和珅,便让下人在门口等着,吩咐他们,只要和珅一出现就先来通报自己,然后便立刻离开,不要再主动出现。 当和珅坐着轿子得意洋洋的来到刘墉府上的时候,门房立刻前去通知刘墉。 但是和珅左等右等也没有等到刘墉出来接自己,最终,忍无可忍的和珅准备冲进刘府的时候,刘墉突然出现在和珅面前。 和珅怒气冲冲的质问刘墉为何姗姗来迟,刘墉不紧不慢的回答道:"和大人是贵客,我刚才去亲自给您布置雅间,想要好好的招待您"。 和珅一听顿时大喜,一向与自己作对的刘墉今天居然放低姿态来讨好自己,便不再责问刘墉,跟随刘墉来到客厅。 一进客厅,和珅也没有细看,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顿时摔倒地下,好不容易起身,刘墉递给他一杯热茶,用的茶叶极其劣质,和珅立刻吐了出来。 和珅转头死死的盯着刘墉,想要他给自己一个解释,刘墉平静的回答道:"我听闻江浙百姓受灾,便将府邸值钱的东西都发卖了,这已经是我能拿出最好的东西了。" 和珅一听,知道刘墉这是在挖苦自己,又有大义在前,只能暗自吃亏。 刘墉也明白不能做的太过,便开始与和珅商讨修筑堤坝赈灾事宜。 正当刘墉与和珅聊的正开心的时候,下人却匆匆来报,在刘墉耳边低语说:"老爷,和大人送来了两万两银子"。 刘墉一听,内心一惊,面不改色的对和珅道罪,让下人招待和珅,自己先行离开。 刘墉一出门,就马上吩咐下人将和珅锁在房间里面,只要自己没有回来,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和珅出来,之后便火速赶往皇宫去面见乾隆帝,因为一旦和珅出了刘府,自己就再也没有辩解的余地了。 和珅在客厅当中一直等待刘墉,最终不耐烦的想要出去,却发现门已经被上锁,自己无论怎么呼喊都没人回应自己。 和珅一下子反应过来,应该是刘墉发现了自己给他两万两银子的事情,但事到如今和珅也无力回天,只能是颓废的坐在椅子上。 当刘墉火急火燎的赶到皇宫的时候,正发现乾隆正在笑眯眯看着自己,刘墉顿时明白了,这或许也是乾隆帝对自己的一个考验,幸好自己歪打正着躲过一劫。 刘墉将事情向乾隆帝禀报后,乾隆语重心长的对刘墉说道:"赈灾修坝,非同小可,刘爱卿千万不要辜负朕,辜负天下百姓!" 刘墉连连称是,一场风波就此被刘墉化解。 和珅与刘墉的矛盾由来已久,和珅是乾隆帝面前的第一红人,在刘墉考中进士的时候,和珅就看他不顺眼。 按照惯例,新科进士要举行游街仪式,刘墉身材矮小,和珅为让刘墉出丑,故意不给他骑马凳。 无奈的刘墉只能在众人的注视之下上马,努力了很久都没有上马,最终还是在旁人的帮助下成功骑上马,不过刘墉也沦为了笑话,和珅还在刘墉面圣的时候讽刺他:"形容猥琐,六根不全,有辱大清风范"。 总而言之,刘墉和和珅两人斗争了一辈子,和珅虽然屡次在刘墉手上吃亏,但是始终无法撼动和珅的地位,其原因在于乾隆帝对和珅的偏爱。 当乾隆帝驾崩之后,新继位的嘉庆皇帝早就对和珅大权独揽的行为不满,联合刘墉彻底的扳倒和珅。 借着给乾隆皇帝办理丧事的机会,嘉庆命令和珅总理此事,一方面让刘墉联系朝廷大臣,瓦解分化和珅的势力,最终宣布给和珅定罪,宣布其二十条大罪,由刘墉亲自负责抄家,从和珅家中抄处价值清朝十五年税收的财富。 由于顾念和珅是先朝重臣,且出于稳定朝廷政治局势的需要,最终赐和珅狱中自尽,由刘墉亲自监督行刑,临死之前刘墉对和珅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和珅苦笑一声,把头伸进白绫当中,结束了自己都生命,刘墉与和珅二人恩恩怨怨也在此刻消散。
1729年,52岁的雍正召13岁马氏侍寝。是夜,马氏被送到了龙榻之上,雍正侧躺着
【5评论】【38点赞】
活在当下
两人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