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0岁的名校校长陈立群,拒绝了200万的巨额年薪,独自前往山区支教。谁知半年后,学生就消失了60多个,陈校长慌忙向教科局询问,对方却说:“这种情况就是好的。” 杭州学军中学,作为浙江省的顶级重点学校之一,常年保持着超过90%的一本上线率,2024年清华北大的录取人数更是达到94人,是浙江省十强中的佼佼者。 与之对比,贵州台江县民族中学在2016年之前,连续三年只有一名学生考上一本,整体本科上线率仅为10%。可在任短短4年,台江民中高考本科上线率翻了两番,从“全州垫底”冲到“全州第一”。 尽管这两所学校在教学水平上存在明显差距,但它们却因同一个校长而紧密相连。 这位校长叫陈立群! 每年,他都能带领学校屡次刷新高考成绩,学生们的优异表现成就了他在教育界的声誉。 到了退休的年纪,陈立群并没有选择安享晚年,也没有接受外界的一片邀约,甚至包括一家私立高中的200万年薪的诱人条件。 陈立群的内心始终惦记着一个未完成的心愿,那就是:走进贫困的山区,去帮助那些与自己曾经相似的孩子们。 陈立群从小在艰难的环境中成长,依靠努力学习才走出困境,也亲眼见证了教育如何让贫困的孩子们拥有了更好的未来。 因此,当陈立群选择了退休后的生活,他决定不再继续追逐个人的荣誉,而是投身到那些亟需帮助的地方。他放弃了高薪的私立学校工作机会,选择了一个他曾听闻过的地方——贵州省台江县。 台江县的教育资源也相对匮乏,基础设施落后,教育质量低下,这些都使得孩子们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当陈立群走进台江县中学时,他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 学校的环境简陋,食堂的卫生状况令人堪忧。走进食堂,地面脏乱不堪,角落里堆积着未清理的垃圾,桌子上还有食物残渣,苍蝇在空中飞舞,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 孩子们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有的低头吃饭,有的聊天打闹,完全没有纪律可言。 面对这一切,陈立群深感责任重大,他知道,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所带来的困境。他下定决心,要在这里大力改革,不仅要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还要改变师生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陈立群从自己的经历中明白,要让孩子们从困境中走出来,光靠一时的教学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他必须从改变他们的内心开始,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信心做起。 于是,他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改善教学环境,修缮学校的设施,清理食堂,创造一个更为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鼓励老师们创新教学方法,尝试互动式教学,提升课堂活力。 陈立群原本以为,在自己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台江县中学的状况已经逐渐得到了改善。 可寒假过后,他惊讶地发现,竟然有六十多名学生没有回来上课。 这一消息让他非常焦虑,于是他开始四处打听,了解学生们的去向。通过一番调查后,陈立群才了解到,一些男生已经离开学校,去外面打工挣钱,而一些女生则年纪轻轻就结婚了。 这一切源于当地普遍存在的一种观念:读书对生活没有什么帮助,工作和结婚才是更实际的选择。 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让陈立群深感震惊,也让他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是学校设施的落后,也不是教师水平的不足,而是这些陈旧观念的深深影响。 当地许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读书并不能改变命运,反而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或者结婚,能早早解决眼前的生计问题。面对这样的困境,陈立群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坚定地决定继续努力,改变这一切。 他开始走访学生的家庭,一遍又一遍地耐心劝说那些不愿送孩子回学校的家长。 他明白,单单靠学校的教育远远不够,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支持。他向家长们讲述读书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相信,通过教育,孩子们可以走得更远,拥有更广阔的未来。为了帮助那些贫困家庭,陈立群甚至主动提出接受原本不愿意接受的低工资,并将这些钱拿出来帮助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减轻他们家庭的负担。 他常常对家长们说:“外面的世界有很多我们这些老人家未曾见过的风景,读书是通向这些美好世界的钥匙。” 他决定去更广泛地传播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在黔东南地区的各个县市进行宣传。 四年后,台江中学的升学成绩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从过去全县倒数的位置,台江中学一跃成为全县第一,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学生们的学习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更让人欣慰的是,学校成功帮助了两千多名学生考上了大学,远离了贫困的山区,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这些曾经对教育不屑一顾的家庭,也开始逐渐认识到教育的力量,纷纷支持孩子继续学习。 信源:浙江日报
2016年,60岁的名校校长陈立群,拒绝了200万的巨额年薪,独自前往山区支教。
乐天派小饼干
2025-04-06 16:17:54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