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被虎嗅拖欠8000元稿费的说明帖被平台给删除后,蓝媒汇创始人继续发文,要求虎嗅停止“挖墙脚”行为。
关于约稿这件事,我说几句。
首先约稿在车圈很常见,稿费从500、1000到5k、1w不等,比车马费高,比合作费用低。约稿形式出现的原因主要受甲方预算影响,没那么多钱投合作,但又想就某一话题展开一定范围的讨论,于是就会让代理在友好关系媒体中找一些内容质量不错的去约稿,也顺便维护一下平时较少投放的媒体。
有很多创作者接受这种形式,为什么呢?第一,甲方和代理都知道约稿的金额不高,所以不会像合作那样逐字逐句逐画面的去确认细节,要求比合作略低。第二,拿不到合作投放的情况下,有个约稿,创作者心里也会有一定安慰,对于机构或体制内的媒体作者个人来说是份灰色收入。
但是这类约稿既不走平台,也不会签署合同,加上现在车马费、商业合作的账期都很久很久,很多作者会面临收不到钱的风险。过个半年一年两年,中间对接人都离职了,有的创作者忘了,还有的人即使记得也不会维权去打官司,维权投入的时间金钱比约稿本身都高,另外对体制内的老师来说,这份收入都拿不上台面,只能认栽。
我去年甚至前年也有很多约稿费用至今没收到的,个人经验之谈给大家几个建议。首先,评估下约稿的品牌本身和经手的代理公司,大厂的可接,有些风雨飘摇的就算了。另外,合同可以不走,但是一定要走邮件确认,让对接人用公司的邮箱(看尾坠)发送合作确认条款,这里面要包括金额和账期,形成书面证据,邮件和合同一样具有法律效力。微信的聊天记录没啥用,你都证明不了对方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