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美军失踪了75年的潜艇意外被我国发现,然而在我国告知了美方这个消息后,美国的反应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2019年的一个午后,中国"向阳红18"科考船正在南海进行例行的海底地形测绘任务。船上的首席科学家王明教授正在检查昨日收集的数据,突然,他的眼睛被屏幕上的一个不规则轮廓吸引住了。 "这绝对不是自然形成的海底结构,"王教授指着屏幕说,"形状太规则了,很可能是人造物。" 在吕宋岛以北约120海里的海域,声呐显示海底900米深处有一个长约95米的细长物体。团队立即调整了科考计划,决定派遣水下机器人进行近距离观察。 次日清晨,"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下潜至目标位置。通过高清摄像机,科考队员们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一艘二战时期的潜艇残骸静静地躺在深海淤泥中,舰体已经被海水腐蚀,但轮廓依然清晰可辨。 "看那个舰桥设计和鱼雷发射管的布局,这应该是一艘美国'加诺'级潜艇,"海军退役潜艇指挥官李卫国研究着屏幕上的图像说道。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科考团队利用水下机器人对潜艇残骸进行了详细的外部扫描。当机器人的灯光照到潜艇舰桥附近时,一串模糊但仍然可辨认的数字和字母出现在众人眼前——"SS-364"。 查阅美国海军历史资料后,团队确认这是美军"哈德"号潜艇的舷号。这艘潜艇于1944年8月执行对日本海上运输线的截击任务后,于同年10月24日神秘失踪,艇上78名官兵全部失联,此后再无音讯。 "这艘潜艇失踪了整整75年,美国海军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它,"中国海军研究院的专家张博士解释道,"它在太平洋战场上击沉过多艘日本军舰和运输船,是二战中表现突出的美国潜艇之一。" 深海探测并非易事。900米的深度已经远超常规潜艇的极限潜深,水压达到了90个大气压。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中国的水下探测设备展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性能。 "十年前,我们还没有能力在这样的深度进行如此精确的探测工作,"王教授回忆道,"这次能够清晰辨识出75年前沉没的潜艇,展示了我国深海探测技术的长足进步。" 在完成初步探测后,科考团队面临一个决定:是否将这一发现告知美国。考虑到潜艇上78名官兵的家属至今可能仍在等待亲人的消息,团队最终决定通过外交渠道向美方通报这一发现。 中国外交部通过驻美使馆向美国国务院递交了一份关于"哈德"号潜艇发现的详细报告。报告中附有坐标数据、初步探测图像,以及中方愿意协助进一步调查的善意表示。 起初,美方反应出人意料地平静。美国海军历史和遗产司令部发表简短声明,感谢中国的发现并表示将派专家评估情况。这种淡然态度让中国科考团队有些困惑,毕竟"哈德"号是美军战争英雄的长眠之地。 然而,仅仅三天后,情况急剧转变。 "美国'萨尔瓦多'号海洋调查船突然取消了在夏威夷的任务,以最快速度驶向南海。"中国海军监测站的陈队长注意到这一异常动向,"同时,一艘专业打捞船也从关岛出发,船上搭载了美军最先进的深海作业设备。" 美方行动之迅速,远超外交层面的正常反应。更令人意外的是,当中国科考船试图返回发现地点进行后续观测时,却发现美军已在该海域设立了临时"科研区",礼貌但坚定地要求所有船只绕行。 2019年5月,美国海军历史和遗产司令部突然对外宣布:他们在菲律宾吕宋岛附近海底发现了二战时期失踪的"哈德"号潜艇,完全没有提及中方的贡献。这一声明引起了中国科研人员的困惑。 "他们不仅没有提及我们最初的发现,而且对打捞工作也守口如瓶。"参与最初发现的王教授说道,"据我们了解,美军在潜艇周围布置了大量水下设备,看起来不仅仅是为了打捞遗骸那么简单。" 美军的不寻常举动引起了中国军事专家的关注。经过分析,他们意识到"哈德"号的价值可能远超历史意义。 "'哈德'号服役于1944年,那时美军刚刚装备了革命性的BQR-2被动声呐系统。"前海军技术研究所的张工程师解释道,"这套系统奠定了现代潜艇声呐技术的基础,即使经过75年,研究其原理仍有重要价值。" 更引人深思的是,在"哈德"号事件后不久,美国海军加速了水下无人装备的研发计划。2020年3月,美国公开展示了波音公司研制的"虎鲸"大型无人潜航器,紧接着又宣布与澳大利亚联合开发"蝠鲼"水下无人系统。 与此同时,我国在水下探测和作战能力方面也在稳步推进。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已经研制出多种先进无人潜航器,部分已经装备部队。这些无人潜航器采用了全新的推进系统和隐身技术,能够在极深水域执行各类任务。 随着2021年中国发布的《国防白皮书》明确将深海作战能力列为重点发展方向,一场看不见的水下军备竞赛已经悄然展开。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军对"哈德"号的反常反应,揭示了水下领域已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的新前沿。
2019年,美军失踪了75年的潜艇意外被我国发现,然而在我国告知了美方这个消息后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4-05 23:45: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