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家班是什么,家班为何清朝兴盛…
易容谈文学
2025-04-04 15:55:22
/
贾府主人们爱看戏,专门养着自家戏班子,戏剧史上把这样的戏班子叫“家班”。在清朝初年,不是什么样的人家都能养“家班”看戏的。
•
📚家班如何来的
顺治、康熙两朝针对旗人看戏的严厉整风,上篇笔记提到贵族高官在自己家养戏班,于是内城不得开设戏馆的禁令发布以来,明末士大夫中曾经风行的家班女乐由此在满洲贵族和高官富商的家庭中流行开来,大批女伶就这样来到了各路家班。比如《红楼梦》里的红楼十二伶。
-
家班是不会对外商业演出的。豢养家班的代价很高昂,民间讨生活的戏剧演员也多愿去贵族家班谋生,一来得到主人保护,不会受到民间各色土豪恶棍的欺凌,二来收入和社会地位都有所提高。明代中叶昆曲自苏州发源,苏州一带昆曲艺术十分成熟,此地演员技艺最为精湛。家班女乐多为十二个人,因为南戏演变到明代臻于成熟,其中所有角色共十二人,这也与“红楼十二伶”对得上。
•
📚“红楼十二伶”如何来的
这么说吧,贾府兴建大花园,派贾蔷去采买戏班子,这些兴师动众都是由同一件事引起的——元妃回家省亲。当时贾蔷从苏州带回十二个女孩子,又是聘了教戏师傅又是置办戏装行头,红楼十二伶也就从此来到了贾府,住进了梨香院。学者考证,乾隆年间戏曲演员多以“官”字作艺名,风行一时。红楼十二伶艺名都是“某官”,正是当时社会风俗的反映。伶人地位并不高。表面上看她们在贾府生活还不错,还会得到赏赐,贾宝玉会关心她们,林黛玉会和她们聊《牡丹亭》。但她们实际上是最受歧视的。曹雪芹写她们,在太虚幻境,她们是不入册的人,在地上的大观园,她们是不入席的人,也是当下社会反映。
•
📚历史小故事
据柯老师所写,朱必抡在苏州城外东洞庭湖碧山里修了一座高楼,家班艺人每天楼上排演歌舞。他喜欢到湖里去游玩,每次游湖乘舟归来,离家还有半里地时,随从吹响铁笛通知家仆,仆人听到了会都出门迎接他。楼西侧是一丈多高赤红栏杆,家班十二个伶人听到铁笛信号,则会奔到栏杆上,盛装以待等船缓缓归来。等到朱财主的船快要靠岸时,十二个伶人鼓乐齐鸣、轻歌曼舞、笑语盈盈,朱财主就在她们的歌舞中登岸入室。——读《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社会和与女性》整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