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一个干催收、借贷的朋友喝茶时,他跟我倒了不少苦水。现在这催收和借贷的业务啊,真的是太难做了。就拿催收来说吧,以前那些借钱不还的人,不管你用限高、冻结支付宝微信,还是拿子女上学、家人前程来施压,甚至上门催收、家访、发律师函、起诉等等手段,他们都是一句 “现在真的没钱” 应付。打个电话过去,刚说完就被拉黑,电话号码还老是被举报成诈骗电话,发的短信也是石沉大海,怎么发都不回。 从放贷角度来看呢,愿意付中介费来贷款的,基本都是征信有问题或者名下贷款没还完的人。这些人只要能把钱借出来,那是怎么配合都行,利息高低都不在乎。可那些征信好、名下没贷款的人呢,却死活不愿意贷款。就算跟他们说先把额度批下来,用钱的时候再用才有利息,好话说尽了也不借,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按理说,现在催收要是没啥效果,就该把重点放在贷款上。毕竟大家都能贷款、愿意贷款的话,消费就能起来,有人拿到钱去做投资,也能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原来欠款的人要是生意好了,挣到钱也就会及时还款,这样大家都能好起来。但实际情况却是,催收和放款岗位上的人,工作都快坚持不下去了。 就拿打电话一天打几百个电话,能接的不超过 20 个,还不到 10% ,而且两天时间电话号码就会被举报成诈骗电话。有些接了电话的人,要么直接骂人,要么就问要钱干啥,这工作还怎么开展?很多新人干个三五天就不干了。 这看似矛盾的情况就出现了,一方面我们觉得只要把贷款业务做好,整个行业就能盘活,可另一方面,连主动把钱借给别人都好像成了错事儿,客户一个个一毛不拔。这就好像我们觉得追求更多的贷款客户能提升业绩(但实际情况却是很多人不愿意贷款,业务根本没法提升)。 还有啊,催收这边我们用了那么多手段,按理说应该能让欠款人还钱,可现实却是一点效果都没有。这就好比我们以为用了这些强硬手段(限高、冻结等)就能让欠款人就范,结果他们根本不在乎。 从逻辑上分析,我们本以为把贷款业务做好,欠款人也能跟着好起来,欠款也能还上。可实际呢,那些欠款人就算行业环境变好,也不一定就会还钱。就像我们做了个反事实推演,如果没有这些催收和贷款业务的困境,欠款人真的就能按时还钱吗?恐怕也不一定。 现在这催收和放贷业务再这么坚持下去,估计连房子贷款都要还不起了。真不知道这一行该何去何从,到底是我们的方法不对,还是市场真的变了呢?
放贷与催收困境:手段用尽,行业迷茫
王涛来说事
2025-04-03 16:00:52
0
阅读:287
用户10xxx91
催狗断子绝孙,不得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