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八》:咸通十一年,蒙诏逼成都,“西川之民闻蛮寇将至,争走入成都。时成都但有子城,亦无壕,人所占地各不过一席许,雨则戴箕盎以自庇。又乏水,取摩诃池泥汁,澄而饮之。”
清初王秀楚《扬州十日记》载,“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藉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道路积尸既经积雨暴涨,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内溃。秽臭逼人,复经日炙,其气愈甚。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室中氤氲,结成如雾,腥闻百里。”后“查焚尸簿计有八十余万之多。其被掳者不与焉,落井投河、闭门焚缢者不与焉。遇祸之酷,至此极矣。”而计六奇《明季南略》所记为“扬州烟爨四十八万,至是遂空。”按“爨”是古人行军所用的锅灶,古代行军往往三人为一灶,则“扬州烟爨四十八万,至是遂空”就说明清兵在扬州屠杀的人数已经接近150万了。
现在有不少人,包括一些历史学家,拿出明末扬州城的地图,说扬州在明末不可能有八十万居民,王秀楚《扬州十日记》中说满清在扬州杀人八十余万应该是夸张的数字。其实现在的人,包括现在的历史学家,没有亲身经历过动乱和战争,不知道战争期间是一种特殊情形。明末的扬州城内虽然没有八十万常住居民,但是清兵逼近,扬州周边各乡镇的老百姓也要涌入扬州这座坚城来避难啊,这在战争期间是极为常见的情形。宋时金兵南下,不仅是中原的老百姓一路避锋镝逃入扬州,就连宋高宗赵构和小朝廷都逃入了扬州,使扬州城内人口剧增。所以明末扬州城内人口在短期内达到了上百万是极有可能的,至于是否住得下,那就正像唐朝时蒙诏逼近成都,大量四川难民涌入成都城内避难,“人所占地各不过一席许”,这种情况下扬州城内是肯定能容纳上百万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