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善见,生于524年,去世于552年,南北朝时期的东魏皇帝(孝静帝)父亲为清河文宣王元亶,母亲为胡智。他在534年被东魏掌权者高欢拥立为帝,直到550年被迫禅位,在位一共18年,死后谥号为孝静皇帝。他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曾孙,史学家魏收在《魏书》中记载,他爱好文学,仪容英俊,并且力气大,善骑射,被誉为有曾祖父孝文帝元宏的风范。 534年,北魏末代皇帝孝武帝元修与权臣高欢决裂,从而向西投奔了西魏掌权者宇文泰。接着又在同年,高欢计划改为拥立元善见之父元亶为帝,并且还册封元亶为大司马,负责处理全国政务。此时的元善见也被任命为通直散骑侍郎,后来又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 然而不久之后高欢就发现,元亶还没即位就已经十分嚣张跋扈,对自己十分不敬。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势,高欢决定由年仅11岁的元善见来当皇帝,以便于自己继续掌控局势。元善见登基之后,北魏正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元善见登基不久,在高欢的主导下,东魏将都城从洛阳迁至邺城,很快邺城就开始流传一则歌谣:“可怜青雀子,飞来邺城里。羽翮垂欲成,化作鹦鹉子”。暗指高欢野心膨胀,将要对幼帝元善见和东魏政权不利。 元善见此时虽然年幼,却也已经知晓人心险恶,为了保护自己,他于538年主动提出要将高欢的女儿立为皇后。到了第二年,高欢在几番推辞之后终于答应,因此他也暂时保住了自己的皇位。到了547年高欢病逝,高欢的长子高澄继承了父亲的职位,成为东魏政权的实际掌控者。高澄的野心比他父亲更加膨胀,他公然在皇宫中安插眼线,监督元善见的一举一动,同时还对外积极用兵立下大功,以此提高自己的威望。到了549年,高澄胁迫元善见封其为齐王,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此时的他已经与汉末三国时期的汉献帝刘协、魏元帝曹奂没有什么区别。 被封为王之后,高澄的气焰愈发嚣张,在元善见面前也愈发跋扈。他曾因元善见拒绝饮酒,而怒骂其为“狗脚朕”,并且还派人殴打他。眼见如此的他只得与大臣在私下密谋铲除高澄。于是高澄得知之后又公然入宫责问他,对此他也只是直言驳斥,高澄迫于时机不成熟,也只得叩头谢罪。就在被封为王的同一年,高澄派人将他囚禁,打算自立为帝,不料却在此时被厨师兰京刺杀。 元善见得知后十分高兴,然而高澄的弟弟高洋却于此时横空出现,再次专擅了朝中大权。高洋比起兄长更加聪颖,同时又更为强势、残暴,他虽然有心重振庙堂,却还是无奈地败下阵来。最终到了550年,他在高洋的胁迫下不得不宣布禅位,东魏政权就此灭亡。 高洋登基之后,最初封元善见为中山王,同时又允许他使用天子礼仪,并对元善见的3个儿子全数加以封赏。但是仅仅两年之后,高洋就在宴席上偷偷下毒,毒杀了元善见,随后又将他的儿子全数处死。 有人将孝静帝元善见列为“史上最窝囊废的皇帝”,但这一评价显然有失公允。所谓的窝囊与其说是从个人经历来看,倒不如说要从个人心志来看。虽然遭受了种种屈辱,但他的反抗行为和义正词严,都表现出了他身为帝王不容侵犯的尊严。但是他也确实是一位生不逢时的帝王。不论自己心气多高、志向多大,他所面对的都是一片无力回天的绝境,因此他的失败也就难以挽回。在他死后东魏也彻底灭亡,因此他既是东魏的第一位皇帝,也是末代皇帝。
1148年,金兀术在弥留之际叮嘱金熙宗:“我走后,千万不可随意与南宋开战,胜算很
【4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