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多接触外界,深圳男子带着儿子一起跑外卖,一次在送餐订单时不

熹然说历史 2025-04-02 20:21:43

为了让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多接触外界,深圳男子带着儿子一起跑外卖,一次在送餐订单时不慎迷路,就在男子焦急的时候,儿子却突然拉着父亲就走,没一会就顺利将外卖送到了目的地,也就此让男子意识到了儿子独特的天赋! 2023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深圳的街道上,44岁的黄少礼急匆匆地看着手机导航,额头上冒着汗珠。他接了一个送餐订单,但目的地位于城市的另一头,路程远不说,乘车路线也相当复杂。 "还有十五分钟就要超时了,这单恐怕要送不到了。"黄少礼焦急地自言自语,身边的16岁儿子黄志能听见了父亲的嘀咕,默默拉了拉父亲的衣角。 "爸,跟我来。"志能忽然开口说道,语气里带着少有的坚定。 黄少礼有些惊讶,但在儿子的引导下,他们很快找到了附近的地铁站。 "到福民,换乘4号线,到上塘,然后骑共享单车。"志能不假思索地说出了完整路线,眼睛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黄少礼半信半疑地跟着儿子走,内心忐忑不安。毕竟,志能是一个自闭症孩子,从小就不愿与外界交流,怎么可能对城市路线如此了解?但此刻,他别无选择,只能相信儿子。 令他惊讶的是,志能带领他穿梭于地铁站内,总能精准地找到最近的车厢位置。在换乘站时,志能早已规划好在靠近出口的车厢等候,这让他们节省了不少时间。最终,他们在配送时限前成功将餐食送到了客户手中。 "谢谢你,志能。你是怎么知道这条路线的?"回程的路上,黄少礼忍不住问道。 志能只是淡淡地回答:"我记住了。" 这件事让黄少礼开始更加关注儿子的表现。在接下来的几次送单过程中,他有意地测试儿子的记忆能力,结果令他震惊不已。志能不仅能记住深圳15条地铁线路,还能准确说出300多个站点的具体位置。甚至每趟地铁什么时候开门,开哪一侧的车门,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个发现让黄少礼既兴奋又心酸。他想起志能两岁被诊断出自闭症的那一天,医生告诉他们这是一种终身障碍。当时他和妻子郭华英悲伤了整整三天,想不到如今儿子竟然展现出了如此惊人的记忆天赋。 六年前,也就是2016年7月,黄少礼带着10岁的志能接下了人生第一单闪送任务——送一份房产证到南山区,收费50多元。那时的志能还很胆怯,乘坐地铁时紧张得满身是汗,总是偷偷观察车厢里的人们。谁能想到,这个连眼神交流都害怕的孩子,如今能在复杂的城市交通网络中游刃有余? 黄少礼记得志能小时候的样子: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玩玩具,不愿接触其他小朋友,到了两岁还不会说话。每次焦虑时就会到处摸东西、甩手,对光线也特别敏感。父母尝试各种训练方法,但效果都微乎其微,这让他们一度感到绝望。 黄少礼选择带儿子一起送外卖,源于一个不得已的决定。2016年,他在深圳遭遇了中年失业危机,家庭经济陷入困境。与此同时,16岁的志能因为在初中被同学排挤,坚决不肯继续上学了。 "初中上了一个学期后,他就不愿意上学了,说同学排挤他。"黄少礼回忆当时的情景,心里满是无奈。一个自闭症孩子的青春期,比常人更加敏感脆弱。 面对双重困境,黄少礼在一个失眠的夜晚做出了决定:带儿子一起送外卖,既能解决家庭经济问题,又能让儿子多与外界接触。黄少礼记得,他们的第一单任务是送一份房产证到南山区,收费50多元。 "我的第一单就是个重要的任务,需要到南山区送一份房产证,收费50多元。"志能后来回忆说。那次乘坐地铁时,10岁的他紧张得冒了一身冷汗,不断偷瞄其他乘客的目光,生怕别人注意到自己。 最初的日子并不容易。志能走路慢吞吞,总是跟在父亲后面,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闹情绪。对于许多自闭症孩子来说,嘈杂的环境就像噪音轰炸,每一次与陌生人的接触都需要莫大的勇气。 黄少礼从不对儿子发脾气,总是耐心地等待,温和地劝导。当客户得知志能的情况后,许多人会给他一句鼓励的话语。这些小小的肯定对志能产生了奇妙的影响,让他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善意。 "志能渐渐变了,"黄少礼说,"他开始主动帮我抢单,有时候还催我快点配送。"对志能来说,送外卖像是一场有规则的游戏,每一次成功送达都给他带来强烈的成就感。 父亲还教会志能基本的社交用语。送餐时说"请您签收",完成后说"用餐愉快"或"祝您生日快乐"。这些简单的互动,逐渐帮助志能建立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六年过去,他们共完成了2000多个订单,没有收到过一条差评。更让黄少礼惊喜的是,志能有时甚至会在找不到配送点时,主动向路人问路。这对一个曾经连眼神交流都困难的自闭症孩子来说,是多么了不起的进步。 一年前,志能的母亲郭华英也加入了送外卖的队伍,三口之家成了深圳街头一道温暖的风景。在过去,郭华英因为儿子的诊断结果曾哭泣三天。"后来我就发现他跟别人不一样,专家确诊他是孤独症,我回来后哭了3天。"如今,看到儿子的蜕变,她的眼里满是欣慰。

0 阅读:107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