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体系里,痰与水皆流动不定,可在人体各个部位积聚,引发多种病症。当体内水

陈玉龙谈养护 2025-04-02 14:43:00

在中医理论体系里,痰与水皆流动不定,可在人体各个部位积聚,引发多种病症。当体内水湿过重时,中医称之为 “饮”。依据饮邪停留部位的不同,会表现出各异的症状,相应的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 ㅤ 饮在胃肠 ㅤ 当饮邪停聚于胃肠时,较为典型的表现是腹中可闻及肠鸣音,肠子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同时还会伴有口渴、眩晕等症状。观察患者舌苔,多呈现水滑之象,若切其脉象,弦滑之象则更能确定胃肠水饮内停。胃肠水饮积聚,会阻碍气血的正常生成,使得水湿转化为痰浊,无法化生为气血。因此,这类患者往往腹部膨隆,而四肢肌肉消瘦,即便身形肥胖,也属于虚胖。 ㅤ 中医理论认为,水液代谢依赖于肺、脾、肾三脏协同作用。胃肠之饮,多因脾失健运,水液代谢失常。此时,常采用五苓散进行加减治疗。 ㅤ 饮在肺 ㅤ 当水饮停留部位发生变化,出现在肺部时,又会呈现出不同症状和应对方法。患者常常感觉有咳不完的白痰,或者在咳嗽时伴有胸肋胀痛,用力咳出痰液后会感觉舒服一些。部分患者在晚上睡觉时会出现憋闷症状,甚至需要坐起来才能顺畅呼吸。曾有一位患者,尝试使用二陈丸、香砂六君子丸、川贝枇杷膏等药物,均未能缓解症状。交谈中,患者提到喝姜茶后会感觉舒服一些。经进一步诊断,患者除咳不完的白痰、胸肋胀痛外,伴有舌淡苔白滑,脉弦紧。经详细辨证,判断为寒饮伏肺。 ㅤ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该患者之所以咳不完痰,是因为一方面肺在排痰,另一方面脾又在源源不断地生痰。既然患者喝姜茶舒服,说明体内有寒。对于此类寒痰,治疗原则为 “寒者热之”,采用温热的药物进行调理。苓甘五味姜辛汤是对症之方。 ㅤ 饮在皮肤 ㅤ 如今,部分专家提倡多喝水,在医疗过程中输液、输水也较为常见,家长还常常让小孩大量吃水果。在夏季,人体本应通过出汗排出湿气,但长时间处于空调房中,毛孔关闭,湿气无法通过汗液排出,就会停留在皮下。此时,人们会感到特别疲惫,还容易出现湿疹、荨麻疹、皮下结节等问题。 ㅤ 肺主皮毛,当水湿停于皮肤,通过发汗可使水湿从皮毛而出。对于皮下水湿的调理,可依据寒湿或湿热在表的不同情况,选择相应方剂。若为寒湿在表,麻黄加术汤较为合适。

0 阅读:22
陈玉龙谈养护

陈玉龙谈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