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茅盾爱上23岁的秦德君。不久,秦德君怀孕,茅盾对她说:“打了孩子,等我攒够离婚费,我们就在一起。四年后,茅盾说:“根本没有这回事。” 1916年,在母亲的安排下,16岁的茅盾和小脚的孔德沚定下婚事。 孔德沚大字不识,举止粗俗,茅盾对她倍感失望。但孔德沚非常会讨婆婆的欢心,迫于母亲压力,茅盾还是和孔德沚生下了一双儿女。 12年后,茅盾乘船前往日本,途中遇见了秦德君。 秦德君是个接受文化教育的女子,不仅天生丽质,而且饱含学识。 茅盾与秦德君一见如故,无话不谈。他跟秦德君聊他的著作,聊他的婚姻。 还向秦德君诉说他受不了妻子蛮横的脾气,每一次与妻子相处都让他感到痛苦。 秦德君本就仰慕茅盾的才情,在深入了解他的痛苦后,心中泛起一阵同情。 两人到达日本之后,茅盾又因小说被批,内心更加郁闷。在他身边的秦德君一直安慰他、鼓励他。 在秦德君的关心下,茅盾慢慢走出了低谷期,从新拾起笔杆,发表了作品《从牯岭到东京》,此后才情大发。其中著名的小说《虹》就是此时诞生的,这也是秦德君,给茅盾提供了创作的灵感而写出来的。 不久后,两人就生活在一起,过上甜蜜不已小日子。 秦德君也因此有了孩子,可是这却让茅盾烦恼不已,生活本来就不富裕,如果孩子生下来也是名不正言不顺。 茅盾左右为难,希望秦德君打掉孩子。 秦德君听从了矛盾的建议,回到上海后,向好友借了一笔费用,做了手术。 由于茅盾身体不好,秦德君身体还没有恢复,又赶回了日本。 两年后,茅盾带着秦德君回到了国内,借住在好友杨贤江的家中。依然像在日本一样恩爱不已,茅盾已默认秦德君是自己的妻子。 当秦德君怀上第二个孩子时,茅盾带着她拜见母亲,没想到他母亲威胁他说:“我有生之年,你别想离婚。” 孔德沚是一个传统的女子,内心委屈不已,坚决和婆婆统一战线。 接着她又亲自写信,向儿子诉说独自养大他的辛苦,不要为了不被承认的感情而抛妻弃子。内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茅盾的内心产生了动摇。 母亲又常在他面前念叨为人子为人父要担起责任,让茅盾纠结万分。 为了解决眼前问题,茅盾向秦德君提出四年之约,说:“这四年努力写作攒钱,等攒够了费用就离婚。”他还表示自己无法接受婚外出生的孩子,秦德君竟然同意了,把第二个孩子也打掉了。 茅盾离开了秦德君,回归了家庭。茅盾母亲深谙儿子的心思,告诉儿媳:“四年之后如何,就看你怎么做了。” 孔德沚非常聪明,不仅开始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并且坚持日日陪伴,对茅盾嘘寒问暖,俨然变成了温柔体贴的模范妻子。 茅盾发现孔德沚不仅把家庭打理的井然有序,还把母亲和儿女们照顾的十分妥贴。 每每深夜,孔德沚还会和茅盾深入交流,告诉丈夫,自己理解他的种种不容易。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茅盾非常愉悦,甚至开始觉得:“孔德沚虽然没有秦德君的才情,但是也配的上做我的妻子。” 孔德沚用四年的时间,抚平了茅盾躁动不安的心,也慢慢消磨了他对秦德君的爱意。 秦德君以为四年后,能够等到茅盾的回归。不料,茅盾给她写了一封分手信,矢口否认四年之约。这让秦德君痛苦不已,多年的付出白费了。绝望的她选择吞下安眠药,幸好抢救及时。 这些矛盾并不清楚,此时他已带着妻子和孩子离开了。 此后,两人各自有了自己的人生。茅盾和孔德沚携手余生,秦德君坚守自己的事业,为了革命而献身。 茅盾婚姻的圆满得以母亲的功劳,言传身教的教育儿子和儿媳,教会他们处理感情和婚姻的问题。 秦德君在受过情伤后也变,也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坚韧,循着理想的目标前进,成为了了不起的女性。
1928年,茅盾爱上23岁的秦德君。不久,秦德君怀孕,茅盾对她说:“打了孩子,等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4-02 09:33:11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