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一男子来成都军区被拒之门外,秦基伟看到信后:快请他进来 从1924年起

梦想者的奇妙 2025-04-02 01:41:24

1973年一男子来成都军区被拒之门外,秦基伟看到信后:快请他进来 从1924年起,短短三年内,秦基伟的父母、伯父、哥哥相继去世,只有一个姐姐离开家乡成婚。 11岁的秦基伟成了孤儿。 当地早在中共“一大”之前便有了共产主义研究小组的雏形,而这些革命思想逐渐影响了他。 1926年,秦基伟因积极参加村里的自卫活动。 1927年,黄麻起义爆发,秦基伟和村中的自卫队员一起参与其中。 1928年,秦基伟加入了黄安县赤卫大队。 1929年,年仅15岁的秦基伟与村中的赤卫队员一道,终于进入了红军。 1937年,西路军在临泽地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保卫战,秦基伟被任命为守城总指挥。 尽管敌军人数远超我方,但他带领守军坚守了三天三夜。 最终,红军凭借巧妙的战术成功实现战略转移。 抗日战争时期,秦基伟不仅参与了西北大漠的抗击作战,还担任了游击队司令员。 解放战争期间,他参与了邢台、邯郸等地的解放,领导了多次重要的战役。 在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带领第十五军赴朝作战,参与了上甘岭等激烈战役。 为了争取在停战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联合国军发动了多次进攻。 然而,秦基伟指挥的十五军依托坚固的坑道工事,成功抵御了敌人的猛烈进攻。 在面临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志愿军官兵依然坚持作战。 这场战斗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 黄继光、孙占元等英勇的战士,在敌人的炮火下前赴后继,捧起了坚守阵地的重任。 1973年,成都军区的司令办公室内,秦基伟将军坐在书桌前,专心处理文件。 突然,一名警卫员捧着一封信走进来,递给了他。 秦基伟接过信纸,认真看了一眼,随即要求见送信人。 警卫员表示他在外面等着见您。 听到这个消息,秦基伟立即起身,急步走向门外。 门外,那位身穿朴素衣物的中年男子便是肖登良,他曾是秦基伟的部下。 多年来,这位老战友的音讯一直未曾断过。 这一天,他得知肖登良正生活在四川中江县,且没有任何通告可见,只能通过当地的领导来联络。 肖登良得知老首长在四川工作后,也一直盼望能够和他重聚。 对于这次秦基伟的来信,肖登良带着信件来到成都军区,然而他并没有立刻被放行。 身为老兵,肖登良深知军队纪律,因此耐心解释自己的来意。 直到肖登良向对方展示信件,并要求将信递给秦基伟,警卫员才勉强让他进入。 步入军区大门后,肖登良即刻发现秦基伟已经在门口等候。 他们对视片刻,随即大笑。 肖登良恭敬地向秦基伟行礼。 他们紧紧握住对方的手。 秦基伟请肖登良坐下。 两人开始谈论起曾经在朝鲜战场上并肩作战的岁月。 1952年,朝鲜的上甘岭成为了中美双方激烈对抗的焦点。 15军在那场战斗中承担了巨大压力。 敌人炮火连天,肖登良和黄继光、吴三羊等通信员自告奋勇,主动请求前去摧毁敌人碉堡。 当时敌人炮火异常密集。 登良和战友们依然执行了任务。 最终,吴三羊在爆炸中壮烈牺牲,而肖登良和黄继光则继续执行任务。 肖登良在任务中受伤,最终昏迷不醒。 所幸,他幸运地生还,并被送往医院治疗。 当黄继光看到肖登良受伤倒地时,他奋不顾身地扑向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身体为战友们争取了时间。 黄继光的英勇牺牲给肖登良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伤愈后的肖登良心情沉重地回忆着黄继光的牺牲。 他始终无法释怀黄继光的离世。 1953年初,肖登良回到了15军,受到了秦基伟的热烈欢迎。 秦基伟亲自接待了他,他赞扬了肖登良的英勇事迹。 1953年后,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秦基伟和肖登良的见面机会逐渐减少。 1963年转业后,他本可以选择进入北京军区或县委工作,但他却选择了贫困的冯店供销社。 肖登良低调地过着简单的生活,不愿将自己的英雄身份挂在嘴边。 他对子女的教育也十分严格,要求他们不能以英雄子女自居,也禁止家人公开谈论他的英雄事迹。 子女们因此性格谦逊有礼。 肖登良从未向国家或政府提出过任何要求,也没有为自己谋取过任何利益。 他为人节俭,却常常拿出自己的一部分钱帮助有需要的人。 2007年,肖登良因肺癌去世。 参考文献:[1]李诗琦.论秦基伟指挥临泽之战的历史功绩[J].青年与社会,2014,0(11):339-340

0 阅读:0
梦想者的奇妙

梦想者的奇妙

梦想者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