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六”和“二百五”,根本不是一类人! 前些天写了一篇考证“老六”的微头条,没想到大家都非常感兴趣。但也有不少网友认为我写错了,说“老六”就是“二百五”的意思。本着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我上网进行了核查,这篇文章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老六”和“二百五”根本不是一类人! 这“二百五”的来历,应该还是真实的历史故事。相传战国时期,六国宰相苏秦遇刺身亡,齐王又是伤心,又是悲愤,为了引出真凶,就假意悬赏,悬赏通行告上写说“提供重要线索者赏千两黄金”。有四个贪财之徒想冒领赏金,齐王故意问他们:“一千两黄金,你们怎么分?”四人异口同声说:“每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拖下去斩了!”这四人冒领赏金的蠢货就被戏称为“二百五”,从此以后,“二百五”也成了讽刺既愚昧又贪婪之人的代名词。 在流传的过程中,“二百五”不断地演变、演化,到了明清,民间又玩起谐音梗:因为500文为一吊钱,250文又被叫成“半吊子”。并结合地方语言,玩起谐音梗,变为“半疯”“半浮”“半熟”等。 南阳一带还搞“等式换算”,把“二百五”换算成“百六九”:250=100+60+90,不知道其它地方有没有这种情况? 所以,“二百五”和“老六”指向的并不是同一类人:“二百五”偏向智力或行为上的愚钝、傻冒;“老六”更强调行事风格上不按常理出牌。从语言发展角度看,“二百五”是传统俚语的延续,而“老六”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生词汇。从褒贬角度来看,“二百五”是令人讨厌;而“老六”则是个中性词,又爱又恨的那种。
“老六”和“二百五”,根本不是一类人! 前些天写了一篇考证“老六”的微头条,没想
三棱心爱文学
2025-03-31 17:58: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