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我,为何徐州地区,称呼“姥爷”(外公)为“外姥爷、外姥”? 原因很简单,老家方言称呼自己的“爷爷(父亲的父亲)”为“老爷,老,俺老”,因为“老、俺老”,容易和称为外公的”姥“字混淆,所以就加了一个“外”字,称呼“外姥”。 “老”和“姥”音同字不同,增加一个“外”字,标识母系一方的亲属,外人很容易明白“外姥爷”是母亲一方的父亲,如果没有“外”字,同称“lao ye”,如何区别?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历史上文化交流频繁。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比较复杂,受到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亲属称谓习惯。 比如称呼外婆,老家是“嫏,嫏娘”,这种称谓,在皖北一带、邳西南部较为常见,“嫏”可能是“姥”的变音,在中原官话中,有将外婆称为“姥”的情况,经过语音的变化和传承,在某些地区就变成了“嫏娘”。 小时候,母亲教我的第一首儿歌,就是“月嫏娘,八丈高,骑白马,挎洋刀,洋刀快,切白菜.......” 老家中,称呼父亲也有多种,比如“大(平声),爸、爷、爹”,我们那时难以理解。感觉乡下种地为主的,称呼“大、爷,爹”较多,镇上的孩子,比较洋气称呼“爸”的较多。 后来去一个同学家,他称呼自己的父亲为“伯”,感到很奇怪,一开始不知道,还以为他的“伯父(大爷)”怎么晚上睡在他家?这不乱套了么? 后来想想“伯”可能是“爸”的变音,“伯”就是“爸”的意思。 徐州是五省通衢,来往人口很多,各种称谓都有,实在是正常的事情,大家的周围,有比较奇怪的称谓么?
有朋友问我,为何徐州地区,称呼“姥爷”(外公)为“外姥爷、外姥”? 原因很简单
草根闲聊生活
2025-03-31 08:44: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