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5首次飞入太空。有人立刻跑到钱学森家里。谁知,钱老却问:

盼柳说评你好 2025-03-30 11:49:11

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5首次飞入太空。有人立刻跑到钱学森家里。谁知,钱老却问:“王永志,还在吗?”来人边抹汗边说:“在…在,他还在基地盯着。”钱老放心地点点头。 这个看似简单的提问背后,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师徒情谊和一个科学家的成长传奇。 王永志,出生于辽宁,20岁考入清华大学,后留学深造,学成归国后进入了钱学森领导的火箭科技院,他的航天生涯中有一个关键转折点,发生在1964年的一次中近程导弹试射任务中。 当时,导弹发射效果不理想,无法命中靶心,面对这一技术难题,资深专家们提出增加燃料的常规解决方案,而初出茅庐的王永志却大胆提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想法:减少导弹燃料600公斤,反而能增加射程。 这种违反直觉的思路让在场专家惊愕不已,王永志冒着被嘲笑的风险,直接向钱学森汇报了自己的分析和方案,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钱学森不仅没有斥责这个年轻人的冒失,反而赞赏地说:"你这个小伙子不简单。" 王永志的反向思维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他敏锐地发现了导弹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过重的燃料影响了导弹的平衡性和动力学特性,减轻燃料重量后,导弹的飞行性能反而得到优化,射程增加。这一发现挑战了当时的常规思维,也奠定了王永志在航天领域的地位。 此后,王永志参与主持的六种新型火箭首次发射全部成功,创造了航天史上的奇迹,他逐渐成长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中坚力量,担任多个重要航天项目的总设计师。 “在,王永志一直在前方看着呢!”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那天,当钱学森得知王永志仍在发射基地坐镇指挥时,才真正放下心来,这一刻,印证了钱学森多年前的慧眼识珠和王永志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真正的科学创新往往来自于敢于挑战常规、逆向思考的勇气,正是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让他在中国航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赢得了"火箭院士"钱学森的深深信任。 信息源:北青政知新媒体 师从钱学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2024-06-13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方便您下次看到更加精彩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感谢支持

0 阅读:104
盼柳说评你好

盼柳说评你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