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颜无耻!”1968年,一个美国人说他在中餐馆吃完饭,就会感觉身体麻木和心慌!

梦想者的奇妙 2025-03-29 21:09:12

“厚颜无耻!”1968年,一个美国人说他在中餐馆吃完饭,就会感觉身体麻木和心慌!随后,一名美国医生实验发现,被注射味精的猴子出现了急性脑死亡,然而,这一切都是针对味精的阴谋。 味精长期以来被广泛用于提高食物的鲜味。 在1908年,池田菊苗在品尝海带黄瓜汤时,注意到汤的鲜美味道与普通汤有显著不同。 经过一系列实验,他成功从海带中提取出了谷氨酸钠。 池田菊苗的发现揭示了鲜味与氨基酸之间的关系,并最终催生了全球知名的鲜味调料“味之素”。 该调料的成功,迅速推动了味精在日本市场的普及,并很快传入中国。 1968年,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编辑收到了来自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的罗伯特·何文国博士的信。 信中,何文国讲述了自己在当地中餐馆用餐时感到后颈和手臂麻木、全身无力和心悸,而这些症状在他吃自家做的粤菜时并未出现。 他认为这些症状的罪魁祸首是味精。 为了寻找答案,他向《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提出了这个问题。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编辑将何文国的信件转发给了全美的十位医生。 这些医生与何文国相似,都声称自己或身边的人在吃了中餐后出现了各种不适症状。 虽然这些医生未能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但信件在美国的媒体中被广泛传播。 媒体的大肆报道使得这一话题愈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连一些白人科学家和医生也开始研究味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然而,这些研究已被证明存在严重的科学缺陷。 华盛顿大学的精神科医生罗伯特·奥尔尼曾通过小白鼠实验声称味精会导致脑损伤,但他的实验方法被许多同行认为极为不科学。 其他研究也表明,高剂量的味精对成年人几乎没有显著的健康危害。 澳大利亚的研究小组曾进行过类似的实验,结果显示,他们无法找到任何支持“中餐综合症”的严谨证据。 在20世纪60年代,媒体开始广泛报道中餐馆普遍使用味精,并导致食客身体不适的情况。这种信息迅速在美国社会蔓延。 许多美国人因此对中餐产生了强烈的排斥。 更数万家中餐馆因此倒闭,几十万华人因此失业。 中餐行业的经济损失十分惨重。 越来越多的美国中餐馆在门口挂上了“不含味精”的标语。 然而,讽刺的是,味精作为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其实早已广泛应用于美国的食品产业中。 许多美国传统零食、罐头汤、电视晚餐等食品中也普遍使用着味精。 此后“中餐综合症”的恐慌有所减轻,但不少中餐馆依然在门口悬挂着不含味精的标语。 事实上,味精的成分谷氨酸钠,和许多天然食物中常见的成分相似。 番茄、海带、豌豆等食物中也含有谷氨酸。 科学研究表明,谷氨酸对人体无害,甚至对肝脏疾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和中国食品安全相关机构均表示,适量食用味精对人体是安全的。 1999年,中国进行了长期的毒理学实验,证实了味精无毒性。 对于味精致癌、杀精和脱发等传言,科学家也进行了相关实验。通过让大鼠大量摄入味精,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动物的生理状况没有出现异常,且没有任何生殖系统的损害。 至于脱发,研究指出,脱发的根本原因与味精无关,它通常与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等因素相关。 1992年,我国的味精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且逐年增长。 微生物发酵法的出现,解决了传统工艺的原料消耗过大、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相比于早期的水解法,新工艺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使味精的价格更加亲民。 近年来,是“味精致癌”的说法甚嚣尘上。 人们普遍认为,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在高温下会产生有害物质,从而导致癌症。 然而,研究表明,谷氨酸钠在加热到120℃以上时可能会产生焦谷氨酸钠,但焦谷氨酸钠并非致癌物。 此外,焦谷氨酸钠在高温下会破坏味精的鲜味,因此人们通常会在烹饪快结束时加入味精。 事实上,味精已经通过了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检验。 世界卫生组织及多个国家的专家确认,味精对人体没有毒性,且不论是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还是致畸性等方面,都未发现任何不良影响。 相反,适量摄入味精对人体健康并无害处,甚至能在某些情况下起到帮助消化或缓解神经衰弱的作用。 与味精类似,鸡精也常常出现在日常餐桌上。 鸡精含有一定比例的谷氨酸钠,同时添加了盐、糖、鸡肉粉等成分。 鸡精的鲜味较强,但它同样不含对人体有害的成分。 参考文献:[1]周国营.味精与鸡精,调料“亲兄弟”[J].保健医苑,2025(1):66-67

0 阅读:0
梦想者的奇妙

梦想者的奇妙

梦想者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