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警醒!某涉密单位外包保洁员段某利用驻场工作便利,通过长期观察建立人脉关系,借机偷拍、窃取1项机密级、2项秘密级国家秘密及6项情报资料,向境外情报机构输送,造成严重失泄密后果。该案暴露出涉密场所管理漏洞——涉密单位将物业管理外包给无保密资质的公司,且外包方未对员工实施背景审查,致使重要防线失守。 此类隐蔽渗透绝非孤例。某科研院所前助理工程师刘某因不满工作待遇,离职时违规拷贝大量涉密资料。后其投身证券投资失败负债,竟将私藏的国家机密作为交易筹码,最终被以间谍罪判处死刑。数据显示,2023年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实施后,我国构建起覆盖物理防护、网络安全、数据管理的立体防御体系,治理模式实现从事后追责向全周期防控转型。 当前,境外情报机关渗透手段呈现高度伪装特征:外卖服替代西装革履,改装充电宝暗藏窃密模块,社交软件变身情报传输通道。面对隐蔽战线的新挑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亟待提升。日常生活中,我们可通过基础防范措施筑牢防线:办公区域废弃文件需经二次核验再碎纸处理,公共场所避免连接不明WiFi热点,拍摄影像时关闭地理标签功能。 正如《反间谍法》细则所强调,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法定义务。从重点单位到普通民众,从物理空间到数字世界,每个人都是国家安全防线的有机组成部分。唯有保持警惕、规范行为,方能在数据光速传播的时代,构筑起守护国家核心利益的铜墙铁壁。
令人警醒!某涉密单位外包保洁员段某利用驻场工作便利,通过长期观察建立人脉关系,借
念文谈社会新趣事
2025-03-28 21:05:18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