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时,毛主席见到陈赓,笑着问他:“怎么样,跟着我干可比老蒋强吧?”陈赓摇摇头,说:“我的大将不是您给的,是李聚奎给的。”毛主席一头雾水,不明白陈赓的意思。 1955年夏天,北京八一大楼内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盛大的授衔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共和国第一批大将、上将、中将、少将等军衔即将授予为新中国浴血奋战的功勋将领们。 在这批获得大将军衔的将领中,陈赓名列第四位。作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杰出学员,陈赓的军旅生涯可谓传奇。从东征到北伐,从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他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场的许多将领都曾与陈赓并肩作战,此时纷纷上前祝贺。徐向前、罗瑞卿等人更是热情地拥抱了这位老战友,场面温馨感人。 授衔仪式结束后,毛主席专门走到陈赓面前,脸上带着愉快的笑容说:"怎么样,跟着我干可比老蒋强吧?"这句略带调侃的话引得周围的将领们都笑了起来。然而,陈赓却出人意料地摇摇头,回答说:"我的大将不是您给的,是李聚奎给的。"这个答案让毛主席一时摸不着头脑,周围的将领们也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聂荣臻元帅站在旁边,忍不住笑出了声。他清楚记得陈赓一贯的幽默作风,知道这位老战友一定又在说什么有趣的典故。彭德怀元帅也凑了过来,饶有兴致地想要听听这是怎么回事。现场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愉快。 这一幕让整个授衔仪式增添了几分温情。在场的将领们都知道,陈赓不仅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更是一个性格幽默、率真可爱的人。他总能在最适当的时候说出最妙的话,让严肃的场合变得生动有趣。 毛主席见陈赓说得神秘,便问他这是什么缘故。陈赓却笑而不答,只说改日再向主席详细解释。这个看似简单的对话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而这个故事要从授衔前的一次偶遇说起。 在全军大授衔前的一个月,陈赓和老战友李聚奎在北京一家小饭馆偶遇。两人相谈甚欢,话题不知不觉就转到了即将到来的授衔仪式上。李聚奎十分看好陈赓能获得大将军衔,他提到陈赓不仅是黄埔一期的优秀学员,更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功勋将领。 然而陈赓却打趣说自己可能够不上资格,因为自己在红军时期似乎没有担任过师长职务。这番话让李聚奎很是着急,于是陈赓又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李聚奎能证明他曾接任过红一师师长的职务,那评上大将就有希望了。 不久后,总干部部的徐立清找李聚奎了解情况。李聚奎在汇报完自己的经历后,特意提到陈赓曾接替过他担任红一师师长一职。这个信息让徐立清十分诧异,因为根据档案记录,1935年6月,是刘亚楼接替了李聚奎的红一师师长职务,到了年底才由陈赓接任。 许多老战友听说这件事后,都忍不住讲起了陈赓在红军时期的事迹。有人回忆,1931年陈赓就在红四方面军担任过红12师师长,后来还升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1933年,他还担任过彭杨步兵学校的校长,这些职务的级别都相当于师级干部。 当陈赓得知李聚奎为自己说情的事后,不禁感慨战友情谊的珍贵。从那以后,每当有人问起他的大将军衔,他总是笑着说是李聚奎给的。这句玩笑话背后,是对老战友真诚友谊的感念。 回到授衔仪式那天,当陈赓向毛主席解释了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毛主席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这个故事很快在军中传开,成为了一段佳话。它不仅体现了陈赓特有的幽默风格,更展现了共和国将领之间那份纯粹的战友情谊。 在新中国的开国将帅中,陈赓的经历可谓独特。从在黄埔军校聆听孙中山先生教诲,到深受蒋介石器重,再到跟随革命队伍转战南北,他的人生轨迹见证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而"大将是李聚奎给的"这个故事,则成为了他传奇人生中的一个温暖注脚。 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折射出的是老一辈革命家之间那份难得的真挚情谊。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并肩作战,在和平年代依然彼此信任、互相支持。正是这种情谊,让他们在建设新中国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1943年,新四军团长汤景延突然叛变,杀害了三名战士,并带领六百人投敌。有人建议
【4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