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收到一个判决,这个案件较大,出乎意料,开庭时法官义正词严驳斥被告“这笔钱你应当还给她的啊!”开庭后过个年,法官打来电话,询问本律师一个细节。我心想你抓住案件主要法律关系就行,问细节做什么?然后智商140点高度敏感的龚楚律师觉察到法官说话语气异常,如果公事公办公判,正常提问即可,为什么语气有改变?我当时在电话里直接说法官“你是不是被对方收买了?!”那么正常反应法官如果心里无鬼应该觉得受到侮辱而反击我并警告我,但法官居然一声不吭直接挂掉电话。那就是绝对有问题。判决书居然带着“最终版”字样,说明法官来电话之前就写好了判决书草稿,为了补强“作文”居然无耻来问。
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先隐去相关信息。
判决书,读书人都知道,它是个作文。开题“A是错的”,法官写出来,读下去,感觉就是“A是错的”;开题“A是对的”,法官写出来,读下去,感觉就是“A是对的”。我们要穿过判决书看后边隐藏的故事。
单纯简单明了的案件(比如小案件),法官或其领导想造假都难,但本案是涉外的,这就给了法官发挥空间。
对方被告甚至没请律师,没授权本单位员工,先派司机到法庭,无任何手续,法官也让他坐在被告席上,庭后被告法定代表人(纠纷始作俑者)姗姗来迟。现在看来,功夫在庭外。
一个字:dark。
我代理案件胜诉率极高,有几年连续百分之百,如果判得我心服口服,我不会发这个帖子,自曝我丑。
法院法官被商人们….我觉得上诉也白搭,在同一个城市,被告是当地注册资金十亿元的“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居然没有法务、没有顾问律师、不派代理律师,那风格就是不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