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连长周元生打了胜仗后,趁着休息时间写总结,这时,翻译押了一个越南女兵走过来:“连长,这个女俘虏长得不错!”
反击战的号角吹响后,团政治部指挥部的办公室里,周元生坐在一张桌子前,审问着一名刚刚被俘的越南战俘。
战俘眼中充满恐惧,但他依旧坚守着自己的语言防线,语气斩钉截铁地否认自己知晓任何情报。周元生冷冷地看着他,内心却翻涌着不甘。
“我不适合做这些。”周元生默默地想着,手指不断敲击着桌面。每天的工作就是审问这些被俘的战俘,试图从他们口中挖掘出关于敌方部署的情报。
对于他来说,这并不是他曾经渴望的战斗。
团政治部的首长,杨团长是个典型的精明能干的领导,他常常告诉周元生:“你是团里的人才,你懂语言,懂得如何从敌人口中获取情报。
你不用上前线,正是因为你的职责更重要。”但是,周元生并不认同。他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骨子里流淌着勇气与刚毅,内心充满了对战斗的渴望。
他希望能够和自己的战友们一起站在战场上。
于是,周元生三番两次地找到杨团长,请求重新调回前线:“团长,我不适合在这里,我要去前线!”
每次他的请求都被杨团长婉转拒绝,“你的位置已经确定了,战场上需要你的人才,你的工作就是要给我们提供情报,你的任务比打仗更重要。术业有专攻。”
周元生的内心愈发焦躁不安。他明白,自己确实有独特的技能,能够从敌人口中获得有效情报。
但这种做法对他来说就像是把自己束缚在一间冷冰冰的办公室中,看着前方的战斗,却无法亲自参战。
他每次回到办公室,眼前总会浮现出战场上硝烟弥漫的景象,战友们在枪林弹雨中拼搏,而他却只能在一张桌子前,听着敌人们的狡辩与谎言,进行毫无激情的讯问。
1979年,周元生终于等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机会。
团部首长主动找到了他,面色严肃地说道:“五连的连长已经牺牲两个了,你愿不愿意接任连长,去上战场?”听到这话,周元生心中一震,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地大声回答:“我愿意!”
多年来,他忍受了在后方待命的煎熬,最终,他有机会亲自站上战场,与战友们并肩作战。
那一刻,所有的疑虑和不甘都瞬间消散,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打赢这场战斗,为祖国,为自己的战友们报仇!
五连的士兵们很快感受到了新连长的气魄。周元生带领五连英勇作战,不畏生死,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坚定的决心,他迅速树立起了威信。
战斗一天接一天,疲惫的士兵们终于迎来了短暂的休息时光。趁着空档,周元生坐在营地的一角,拿起笔开始写总结,回顾战斗中的得与失,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五连的战斗力。
正当他沉浸在思索之中时,突然听见脚步声传来。抬头一看,是他的翻译,带着一个陌生的越南女俘虏走了过来。
翻译一脸得意,冲着周元生喊道:“连长,这个女俘虏长得不错!交给你了!”
周元生一愣,还没来得及反应,翻译便准备转身离去,似乎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然而,周元生的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猛地站起身,厉声喊道:“站住!”
翻译被这突如其来的怒气吓了一跳,愣了一下,随即转身望着周元生,眉头微皱。
周元生大步走到他面前,低声而严厉地说道:“你什么意思?你把一个俘虏当成什么了?把她交给我?
你是让我做什么?你知道我军的俘虏政策吗?你这样做不仅不合规矩,还可能给部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翻译被周元生的态度惊得有些愣住了,立刻意识到自己好像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情,连忙解释道:“连长,误会了,误会了!我不是那个意思!
我听说您审讯俘虏的水平很高,特别擅长从俘虏口中获得情报,所以我才把她带来,让您审讯她。”
他顿了顿,又低声补充道:“您是连长,这样的俘虏可能会有重要情报,她值得您亲自处理。”
周元生的神情稍微放松了一些,意识到自己的误会,转头看向翻译,语气恢复了平静:“你去把她带到审讯室,按规定做好准备。我会亲自处理。”
翻译点点头,松了一口气,赶紧将女俘虏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