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之前的几千年里,并没有女子出嫁后冠夫姓的习惯。 九重紫里的刻意强调甚至有点可

诺诺说历史 2025-02-21 20:33:00

清朝之前的几千年里,并没有女子出嫁后冠夫姓的习惯。 九重紫里的刻意强调甚至有点可笑。 即便不是清河崔氏这种顶级门阀,寻常百姓当时也没有冠夫姓的。

先秦时代,女称姓男称氏,因为当时祖传的姓是不变的,而“氏”通常是根据封地职爵等获取的。 很明显,“氏”在那时候是男子才有的所以只有男子称“氏”。 所谓“同姓不婚”,说的是两个人同姓也意味着有同一个祖宗所以不通婚。

不过虽然当时不冠夫姓,但称谓上还是有出嫁从夫的习惯。 比如陈国王室是妫姓,嫁给蔡哀侯的被称作蔡妫,而著名的息夫人也是陈国公主她是息国的君夫人,所以称息妫。 后来楚国攻打息国,息夫人被迫嫁给了楚文王她又被称作“楚妫”。

随着姓氏逐渐合为一体,后来上千年时间大多数的女子都有自己的姓名,汉朝贵族女子只有在去世后才会在称谓上加上丈夫的头衔。 目前已发现的汉朝、晋朝、南北朝时代的墓志铭里均未发现冠夫姓的。

只是从唐朝开始,很多贵族女子的名字开始被隐匿,通常人们只知道其爵位姓氏却并不知道名字。 从这个时期开始,某氏作为女子的称呼的现象越来越多。 比如唐高祖的窦皇后,唐太宗的长孙皇后等等,人们只知其姓不知名字,但她们同样不会冠夫姓。

哪怕是宋朝明朝,女子依旧不冠夫姓,真正开始大规模冠夫姓的,也是到清朝中后期的时候。 当时纲常教条到达顶峰,将女子的本姓前冠夫姓逐渐成了习惯。 不过也只是习惯,并没有硬性规定,真正把出嫁女子冠夫姓给明文规定的,是1929年开始的《民国民法》。

民法第四编第三节第一千条,规定妻子要在本姓前冠夫姓。 当然,如果男方是入赘的话,那么这个男的也要在自己的姓前冠妻姓。 而这种规定,则是近代时期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哪怕如今,日本还有大多数西方国家依旧保留着冠夫姓制度。 至于咱们,几千年来所谓“冠夫姓”从来都只是个很小众而且维持时间也根本不算长的现象,影视作品里出现冠夫姓也不应该那么普遍。

0 阅读:54
诺诺说历史

诺诺说历史

每天更新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