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公柳的独特魅力
古人把柳视为离别之物,柳者留也。表达依依惜别。在通往新疆途中,柳被称为左公柳。 当年左宗棠率部收复新疆途中,凡是大军经过的地方,都令士兵修筑道路,并沿途植树。左宗棠的老师隆无誉赞誉道:“左洛靖自泾州以西至玉门,夹道种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后认为感念他庇荫西北之功,称之为左公柳。并在沿途置碑,上书“昆仑之墟,积雪皑皑,杯酒阳关,马嘶人泣,谁牧春风,千里一碧,勿剪勿伐,左公所植。” 1879年,清末重臣杨昌浚应左宗棠之邀到酒泉,看到沿途垂柳夹道,一片绿荫,景色绮丽,触景生情,赋诗曰:大将筹边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左公柳成为柳的髙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