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了高能量的人的奥秘
亦瑶谈文学
2025-02-21 17:02:15
前不久看到“高能量”这个说法的时候,我才发现我是一个低能量的人——不爱社交、不爱讲话、拒绝运动,几乎一点小事都能使我感到精力耗尽……因而我非常羡慕那些每天都活力满满、喜笑颜开的高能量的人;但同时我也很好奇,为什么他们总能保持乐观热情的状态呢?
直到读完弗兰克尔的《我们为什么而活》,我才明白,我所谓的“能量低”,大概就是空虚感所导致的结果。而之所以会产生空虚感,是因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读到此处,恍然大悟,眼下能量极低的我,就正处于“找不到活着的意义”的状态。除了带娃,按部就班的生活之外,我似乎找不到我存在的理由,因而变得日渐颓靡、空虚、低沉。
在纪录片《探索新境》中一位老师问王一博人生是否有意义,王一博几乎是想也没想地就回答“当然有意义”,“要把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加有意义”,他说“我比较喜欢简单,但不是过简单的人生,而是有意义丰富的人生,但想做一个简单的人。”这就是非常明显的高能量特征的人讲出来的话。
因而我又想到了身边许多高能量的人,他们都对人生充满了期待,总是认为周遭的许多人事物都非常有意思,只要是被允许的、以及喜欢的,他们都乐意去尝试与体验。他们的人生到处都充满了意义。
所以,高能量人士与低能量人士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找到人生的意义。
弗兰克尔发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有一种普遍的虚无,青少年学生感到抑郁、想si,是因为觉得生活毫无意义。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大学里,许多看上去过得不错的人,内心却有一种非常深的无意义感;甚至那些成功的人,灵hun也有这样一种拷问:意义何在?
于是他发明了意义疗法,用以帮助面对生存感到空虚和无意义的群体找寻意义并活出意义来。
意义疗法有“矛盾意向法”和“去反省法”。
矛盾意向法:通过病人故意体验其行为引起的可怕后果而不是去避免焦虑,来有效地暴露出他们的恐惧情绪。比如病人恐惧走路时会突然晕倒,治/疗师就会鼓励他试着晕倒,结果病人不但不会晕倒,还能够直面他的恐惧。
去反省法:不要总盯着自己,而是要忘记自己。
这当然不是一刻就能使我改变的意义疗法,但既然我发现了这个好方法,那么从此刻开始我就要开始试验啦!比如此刻我恐惧的是这篇文章写得很烂,那么我就拼命写“烂”,让你们看看这篇笔记有多烂吧
👀hahaha
玩笑归玩笑
我期待着,意义疗法终有一天能帮我寻回身上丢失的能量!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