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上甘岭阵地上,16岁战士唐章洪突然尿急,他索性对着迫击炮尿了起来,没

甜蜜游记 2025-02-21 12:03:06

1952年,上甘岭阵地上,16岁战士唐章洪突然尿急,他索性对着迫击炮尿了起来,没想到,这泡尿直接送几百个敌人上了西天。 1950年3月,四川中江县一个15岁的少年唐章洪,穿上了崭新的军装。这个瘦小的身影站在第15军45师135团迫击炮连的队伍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因为之前读过初中,懂一点物理和化学知识,唐章洪被分到了炮连一班。这个班在炮连里是战斗力最强的,也是要求最严格的。 在训练场上,唐章洪总是第一个到达,最后一个离开。他把射击表背得滚瓜烂熟,每天反复练习测距、计算、瞄准。 其他战士还在为"密位"、"弹道"、"三角"等专业术语头疼时,唐章洪已经能够熟练操作迫击炮。老兵们都说,这个小战士不仅聪明,还特别勤奋。 为了帮助战友们提高射击水平,唐章洪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把阵地周围的目标距离都测量好,写在小木牌上插在炮位旁边,让战友们随时都能看到。 这种创新的训练方法很快见效,整个班的射击水平都提高了。在唐章洪的带动下,班里先后培养出了王国良等6名优秀射手。 1951年3月,唐章洪随部队入朝参战。刚开始,他们主要负责运送物资、构筑工事,这段时间他就立了一个三等功。 1952年春天,志愿军开展了"冷枪冷炮杀敌运动"。唐章洪带领战友们,在前沿阵地上设置假炮位迷惑敌人,每次开炮都能命中目标。 战友们都说,唐章洪打炮像是在算数学题一样精确。他总是先仔细计算风向、距离,再选择最佳的射击时机。 1952年10月14日凌晨,朝鲜上甘岭战场上空炮声隆隆。美军出动了280多门重炮、40多架战机和27辆坦克,对志愿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 在这个不到四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每秒钟就有6发炮弹落下。整个上甘岭被浓烟和火光笼罩,前沿阵地的通信线路全部被炸断。 16岁的唐章洪正在观察哨值班,面对敌人的进攻,他立即展开反击。在半小时内,他就向敌军集结地发射了一百多发炮弹。 敌人的炮火不断向后延伸,唐章洪又快速打出了200多发炮弹。连续的射击让迫击炮温度越来越高,炮筒烫得连手都碰不得。 在这危急时刻,唐章洪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自己的尿液浸湿破棉衣,把湿衣服缠在炮筒上降温,这样就能继续射击。 经过20多个小时的连续作战,唐章洪既没喝一口水,也没吃一口干粮。他的双手被炮筒烧伤,脸上还被凝固汽油弹烫伤。 就在这时,一枚重磅炸弹在炮位右上方爆炸,炸出一个20多平方米的大坑。唐章洪和迫击炮一起被掩埋在土石下面。 战友们把他挖出来后,发现他已经受了严重的内伤,口鼻流血不止。但经过紧急救治,唐章洪又重新回到了战位。 带着伤,他又向敌军发射了22发炮弹,成功阻止了敌人的进攻。每一发炮弹上,都沾着他的血迹。 10月19日,6连英雄黄继光为掩护部队前进而牺牲。这让唐章洪和战友们更加坚定了战斗的决心。 1954年春节,唐章洪的家乡四川中江县沸腾了。县长带着一群敲锣打鼓的人,为唐章洪送来了一块闪亮的"特等功臣"牌匾。 在全军数百万官兵中,17岁的唐章洪成为了最年轻的特等功臣。这个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表彰,更是对所有年轻志愿军战士的肯定。 从朝鲜战场归来的唐章洪,已经不是当年的玉面书生。他的头上缠着绷带,双手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战争给他留下的不仅是荣誉,还有无法治愈的伤痛。脑震荡、头痛、面部痉挛、失眠等症状,伴随了他几十年。 1954年回国后,唐章洪进入军校深造。凭借在战场上积累的实战经验和优异的学习成绩,他被评为"优秀学员"。 从军校毕业后,他先后在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工作。即使离开了战场,他依然在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他在军旅生涯中获得的荣誉非常多:特等功1次、一等功2次、三等功4次。这些荣誉勋章,见证了一个少年的成长。 但是唐章洪并没有把这些荣誉据为己有。他把所有的勋章都捐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军史馆。 在他看来,这些荣誉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所有为国牺牲的战友,属于支援前线的全国人民。 1995年,唐章洪从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退休。退休后的他,过着平静的生活,但从未忘记战友和那段峥嵘岁月。 每当有人来访,想要采访这位传奇的"神炮手"时,他总是谦逊地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士,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那门20式82毫米迫击炮。这件武器,见证了一个16岁少年的传奇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国家危难之际,年轻一代可以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如今的唐章洪依然保持着军人的作风,生活简朴,为人低调。他用实际行动证明,英雄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永远守护心中的那份责任。

0 阅读:14
甜蜜游记

甜蜜游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