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88岁的齐白石参加一个宴会。刚坐下,他突然抓住25岁女演员新凤霞的手,盯着她一个劲看,保姆责备他你看她做甚? 1952年的一天,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和他的妻子新凤霞在北京家中举办了一场别具特色的宴会。这场名为"敬老宴"的聚会,请来了当时众多文化界的名流,其中最让人瞩目的就是已经88岁高龄的画坛泰斗齐白石。 这场宴会的气氛原本轻松愉快,众多文化名流在一起谈天说地,分享各自的见解。然而就在宴会开始不久,一个小插曲让现场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 当时的新凤霞已经是响当当的"评剧皇后",她的歌声经常在收音机里传播,让无数人为之倾倒。齐白石虽然第一次在生活中见到新凤霞,但对她的名声却早有耳闻。 就在新凤霞向老人问好的瞬间,齐白石突然握住了她的手,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在场的客人都愣住了。 白石老人仔细端详着新凤霞的面容,从上到下打量着这位年轻的戏曲名伶。新凤霞被这样直接的注视弄得有些不好意思,脸都红了。 齐白石的女秘书伍德萱看不下去了,小声提醒道:"您总看别人做什么?不要老看着人家,这样不好。"这句话却像是点燃了导火索。 齐白石立刻生气地说:"她生得好看,我就要看!我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不能看她?"白石老人说这话时,脸都气红了。 眼看场面有些尴尬,新凤霞赶紧打圆场:"我是唱戏的,不怕看!齐老,您看吧!"吴祖光也连忙帮腔:"您看吧!您看吧!" 白石老人开心得合不拢嘴,当场表示要重新摆宴席,正式认下这个干女儿。这场原本的"敬老宴",因为这个意外的插曲,成就了一段跨越年龄的师徒情缘。 第二天,新凤霞就和丈夫吴祖光一起登门拜访。齐白石特意拿出珍藏的点心招待,还送给新凤霞一幅亲手绘制的画作。 在那幅画上,一只栩栩如生的知了停在红枫树上,画面简单却意境深远。这幅画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白石老人对这个干女儿的疼爱之情的见证。 在齐白石和新凤霞这段忘年交的背后,两个人其实有着很多相似的人生经历。这些相似之处,让他们虽然年龄相差甚远,却能产生深刻的共鸣。 新凤霞的童年并不幸福,她被拐卖到天津,幸运的是遇到了一户善良的养父母。在那个年代,养父母不仅没有亏待她,反而给了她满满的关爱。 从小就开始学习戏曲的新凤霞,在十几岁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但她并不满足于传统评剧的表现形式,开始尝试改革评剧的唱腔。 在当时以京剧为主导的戏曲界,新凤霞凭借着独特的表演风格,让评剧的地位得到了极大提升。她演出的一些剧目,票房甚至超过了同期的京剧演出。 而齐白石的人生经历,与新凤霞有着惊人的相似。1864年出生在湖南湘潭一个贫农家庭的他,从小就要帮家里干农活。 家境贫寒的齐白石只上了半年学就不得不辍学,但他对绘画的热爱从未停止。在放牛、干农活的间隙,他总是仔细观察身边的一切。 11岁时,齐白石开始跟着叔祖父学习木工,但他利用空闲时间自学绘画。凭借着一本《芥子园画谱》,他开始了自己的绘画之路。 63岁时的齐白石觉得自己画虾还不够完美,专门在家里养了几只虾来观察。这种对艺术永不满足的精神,与新凤霞对评剧的追求如出一辙。 两位艺术家都在自己的领域开创新风,都经历过质疑和不理解。但他们都凭借着坚韧的品格和对艺术的执着,最终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他们都证明了,无论出身多么贫寒,只要有追求、有毅力,就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种相似的人生经历和艺术追求,让他们之间建立起了超越年龄的深厚情谊。 认干女儿后,齐白石对新凤霞的关爱远远超出了普通师徒关系。每当新凤霞来访,他都会让其他弟子回避,专门为她讲解绘画技艺。 白石老人不仅教她画画,还经常把自己珍藏的字画拿出来给她欣赏。在耐心指导下,新凤霞的绘画水平进步很快。 在艺术的传承过程中,齐白石也成了新凤霞戏剧演出的忠实观众。每次去看戏,他都会提前到达剧场,在后台看新凤霞化妆。 演出结束后,他还要等新凤霞卸完妆才离开。这种细致入微的关心,让新凤霞深受感动。 齐白石特别喜欢看新凤霞演戏,常常会被剧情感动得落泪。有一次看《祥林嫂》时,他看得如此投入,连帽子都哭丢了。 新凤霞看到这种情况,就把自己的花头巾扎成帽子给干爹戴上。这种温馨的互动,让周围的人都感受到了这对忘年交之间深厚的感情。 然而,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因病离世。当时正值特殊时期,新凤霞和丈夫吴祖光都无法到场送别,这成为新凤霞心中永远的遗憾。 之后不久,新凤霞也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打击。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她遭受迫害,身受重伤,后来又因打击过重导致脑溢血。 新凤霞虽然身体残疾,但她并没有被命运打倒。她一边继续创作,一边将自己所学传授给下一代艺术家。 她把齐白石的绘画精神和技法认真整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这种薪火相传的精神,正是齐白石最希望看到的。
1952年,88岁的齐白石参加一个宴会。刚坐下,他突然抓住25岁女演员新凤霞的手
甜蜜游记
2025-02-21 12:03:05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