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7日,一位41岁陕西男子意外车祸身亡。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对方破旧的衣服里,藏着一张纸条。因为车祸严重,此时的纸条沾满血迹,且破旧不已。 (信息来源:2021-09-26 冷暖人生——“苦力教育家”李小棚20120522(完整版)) 到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蓝田县,地处秦岭山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李小棚所在的村子,400多户人家,竟然没有一所学校,100多个适龄儿童无法接受教育,他们的未来似乎被大山阻隔,看不到希望。 那一年,李小棚高中毕业,他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本应是全村的希望,却因父亲重病,家境一落千丈,他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家务农。 面对家乡孩子失学的困境,他毅然选择成为一名代课教师,用微薄的薪水,点亮孩子们的未来。 最初,李小棚的月薪只有6块3毛钱,这笔钱别说还债,就连维持基本生活都十分困难,他不得不另寻出路,前往西安的工地打工。 在工地,他挥汗如雨,扛钢筋、搬水泥,每月能拿到1500元的工资。然而,村领导和孩子们期盼的眼神,让他内心无法平静,最终,他选择回到那三间由村委会仓库改造的教室,回到孩子们身边。 每月40元的工资,与1500元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但他不在乎,因为在他心里,教育比什么都重要。 为了弥补收入的不足,李小棚只能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继续去工地打工。 他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奔波于学校和工地之间,村里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选择,甚至有人嘲笑他是傻子,但他始终坚信,再穷不能穷教育,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七年后,那三间简陋的校舍早已破败不堪,成为危房,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李小棚开始了漫长的求助之路,他每天往返12个小时,奔波于村子和市里之间,最终争取到4万元资金,将校舍翻新。 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和他开玩笑,随着学校条件的改善,公办教师陆续调入,而李小棚因为年龄超过30岁,无法转正,只能一次又一次被调离。 命运的捉弄并没有磨灭李小棚的意志,无论被调到哪所学校,他都会想方设法改善学校的条件。 他组织捐款,四处奔走,用尽一切资源,先后盖起了6所学校,修缮了无数破败的校舍,尽管他的工资比公办教师低,也没有任何福利待遇,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2006年,李小棚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4000多元现金和身份证,他四处打听,最终联系到失主,并将钱包完璧归赵,这件事被媒体报道后,感动了无数人,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为他捐款4万多元。 然而,李小棚并没有用这笔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选择在镇上租了一间门店,创办了一所免费幼儿园——蓝桥幼儿园。 幼儿园的开支巨大,李小棚不仅没有收入,还要倒贴房租和老师工资。 最困难的时候,他口袋里只剩下1块钱,甚至连女儿想吃的冰淇淋都买不起。 为了维持幼儿园的运营,他不得不再次回到工地,继续扛钢筋、搬水泥,累了就睡在街边的水泥地上,饿了就啃馒头喝水。 2008年,蓝桥幼儿园正式挂牌成立,这所幼儿园不收取任何费用,免费提供课本、学习用品,冬天还免费供暖。 对于镇上13个村庄,尤其是那些留守儿童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李小棚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这所幼儿园里,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在4到6岁的黄金年龄接受早期教育,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他常说,孩子们不一定要成才,但一定要成人。 2012年暑假,李小棚在西安打工,他惦记着孩子们即将开学,于是骑着摩托车去书店购买课本,在返程途中,他遭遇了车祸,不幸离世。 2012年8月,盛夏的暑气还未消散,一条令人心痛的消息从陕西蓝田县传来,一位41岁的乡村教师,李小棚,在车祸中不幸离世。 警方赶到现场,发现他破旧的衣服里藏着一张染血的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幼儿园的学习用品清单,是他留给孩子们最后的礼物。 李小棚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远不会消失,他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师德,什么是奉献。 他像一颗燃烧的火种,点亮了山村孩子们的希望,照亮了他们前进的道路,他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也引发了社会对乡村教育的关注和反思。 李小棚走了,但他播撒的教育种子,将在孩子们的心田生根发芽,开出希望的花朵。 李小棚,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乡村教师,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教育之歌,他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陕西西安,有一名男子到西安火车站乘坐火车,刚进入火车候车大厅,发现有一对母子蜷缩
【33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