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名新四军女兵被俘虏,敌人准备活埋她。行刑前,敌人突然问:“你叫啥?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2-18 11:17:33

1941年,一名新四军女兵被俘虏,敌人准备活埋她。行刑前,敌人突然问:“你叫啥?认识莫林和顾斌吗?自首不自首?”她回答:“我叫姚世瑞(莫林的原名),不认识莫林和顾斌。我不自首。”   “难道你不怕死?”敌人吼道。   “怕死不当新四军!”莫林厉声回击敌人。   (信息来源:2020-11-27 抗日战争纪念网——威震东海之滨的“双枪老太婆”莫林)   1941年的苏北,抗日烽火熊熊燃烧。   一个年轻女子,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她有着双重身份:新四军宣传员,以及地下工作者。   她就是莫林,原名姚世瑞。   她的人生,注定是一段传奇。   姚世瑞出自如皋一个富有的行医世家。   虽然家里条件不错,她却没因此过得懒散,倒是养成了自己动脑筋的好习惯。   14岁那年,她坚决要求继续读书,甚至以绝食抗争父母的阻挠,最终如愿进入邱陞中学。   这所学校由爱国人士创办,与地下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先进的思想在这里传播,也深深影响了年轻的姚世瑞。   邱陞中学,成为了姚世瑞革命意识的启蒙地。   她积极参与各种爱国活动,接触进步书籍,思想觉悟不断提高。   过度渴求地,她参与了“红叶昭示”活动,一头扎进了《新民主主义论》《西行漫记》等进步书籍的世界,这些书在她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火种。   她开始组织青年抗敌协会,带领同学们开展抗日活动,到农村办识字班,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样的口号,将抗日救国的思想传播到最基层。   1940年春天,在金湘同志的带领下,姚世瑞同志骄傲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黄桥战役的胜利,让姚世瑞更加坚定了抗日的决心。   她毅然报名参加新四军,即使遭到校方的阻拦,也无法动摇她的决心。   在金湘的帮助下,她和其他几位同学一起,趁夜色溜出学校,奔赴抗日前线。   在去往海安的轮船上,组织上为她改名为“莫林”,寓意莫斯科和斯大林,这个名字从此成为了她在革命道路上的代号。   她的弟弟姚世虎,也受到姐姐的影响,一同加入了新四军的队伍。   莫林在新四军中担任宣传员,但她同时肩负着地下工作者的重任。   她取了个假名叫莫林,打扮成老奶奶模样,有意跟新四军保持距离,偷偷做着帮部队转移、动员群众抗日等秘密任务。   她身兼两职,在充满危险的环境中如鱼得水,还多次面临生死关头。   1941年冬天,莫林他们西丰区委的人遭到了敌人的突然袭击。   在突围过程中,她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将重要文件和武器藏匿于河底,即使自己被捕,也绝不让这些落入敌手。   敌人对她拳打脚踢,逼问她是否认识莫林和顾斌。   她平静地答道:“我叫姚世瑞,跟莫林和顾斌不熟。”   面对敌人的死亡威胁,她写下了“活埋不要紧,主义固长存。   埋了姚世瑞,相继有来人”的豪迈诗句,展现了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消息传到姚家,家人心急如焚,四处奔走,最终通过多方关系,筹集了2000元赎金,才将莫林救出。   这笔巨款,一半由党组织支付,一半由姚家承担,几乎掏空了家底。   莫林在和家人短暂相聚后,又义无反顾地投身回了革命队伍。   她不怕坐牢,反而更加坚信自己的革命信念。   她参加了苏北区党委党员培训班,聆听了陈毅、刘少奇等领导的教诲,思想觉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莫林被派到掘港区委,负责帮助农民进行“二五减租”,这样既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也激发了他们对抗日战争的热情。   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战友陈指导员壮烈牺牲,莫林强忍悲痛,掩埋了烈士的遗体,并决心为战友报仇。   她负责策划了洋岸镇那个汉奸镇长的审判会,还亲自执行了对其的惩罚。   莫林的一生,短暂而辉煌。   她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怕死就别当新四军”的坚定信念。   她的经历,就像那个年代许多革命英雄的故事一样,他们留下的精神,将永远指引我们前行。

0 阅读:119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