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为什么傻到和大清为敌呢? 说到康熙爷最头疼的对手,那绝对得是西北边

任向前养护说 2025-02-20 15:13:07

‌‌‌准噶尔为什么傻到和大清为敌呢? 说到康熙爷最头疼的对手,那绝对得是西北边陲的准噶尔汗国,这准噶尔论块头,跟庞大的大清帝国比起来,那真是小巫见大巫。 可就是这么个小不点,愣是和大清硬刚了近一百年,康熙爷自己都得亲自出马三次才能勉强压制。 这场看似以卵击石的对抗,背后其实藏着准噶尔人自己的盘算和不得已的苦衷,但是准噶尔和大清,到底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时间倒回到明朝末年,那时候的蒙古已经不像成吉思汗时代那么威风八面,早就分裂成了好几块,其中漠西蒙古,也就是瓦剌,又分裂成了四个主要部落。 准噶尔就是其中之一,这四个部落虽然松散地联合在一起,大事儿一块商量,但各自为政,谁也不服谁。 最开始和硕特部是老大,结果没过多久,准噶尔就厉害起来了,准噶尔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卡在中亚的中间地带,联通西亚和东亚。 作为贸易通道那是相当重要,但同时这也意味着它四面受敌,东边是大清,北边是沙俄,西边还有沙俄支持的哈萨克汗国,简直是被几个大块头夹在中间。 在清朝入关,逐步稳固对中原统治的同时,也开始向蒙古地区伸手,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先后归顺了大清。 这下准噶尔和已经臣服清朝的其他蒙古部落之间,就有点微妙的紧张感,毕竟谁也不想头上再多个管事的。 准噶尔能崛起,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噶尔丹,这人不简单,原本是个喇嘛,也就是和尚,但他哥被杀后,他毅然还俗,回去继承了部落首领的位置。 噶尔丹很有本事,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都一流,他很快就统一了漠西蒙古各部,建立起强大的准噶尔汗国。 史书里说噶尔丹叛乱,其实站在清朝的角度看是这样,但对准噶尔人来说,噶尔丹可是他们的英雄。 早期的时候,准噶尔其实也和大清保持着表面上的臣属关系,毕竟那时候大清如日中天,谁也不想硬碰硬,但这只是暂时的,准噶尔的野心不止于当个小弟。 准噶尔的目标一直是统一蒙古,他们觉得只有统一了蒙古,才能有实力对抗清朝和沙俄这两个庞然大物。 这听起来好像有点理想化,但在当时准噶尔人可能真的觉得这是唯一出路,毕竟地理位置摆在那,三面受制于人,生存空间狭小,资源也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准噶尔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向外扩张,抢夺资源和地盘,那么问题来了,准噶尔为什么主要跟清朝打,而不是去打沙俄? 这里面也有原因,准噶尔统一蒙古的目标,主要方向在东方,也就是喀尔喀蒙古一带,这是蒙古的核心区域。 而沙俄那边,已经没有蒙古部落了,再往西扩张,对准噶尔的战略意义不大,沙俄和哈萨克的实力也不弱,准噶尔如果跟沙俄死磕,很可能得不偿失。 相对来说,青藏高原和喀尔喀蒙古实力比较弱,更容易下手,所以准噶尔选择主要跟清朝对着干,从战略上来说也不能算完全错误。 只是他们可能有点误判了形势,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低估了大清的决心,虽然准噶尔的军队战斗力很强,得益于中亚贸易,火器装备也不错。 但跟拥有庞大人口和经济基础的大清帝国比起来,还是差远了,更何况,清朝为了解决准噶尔问题,那是下了血本的、三代皇帝前赴后继,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准噶尔彻底灭掉。 从地缘政治和资源争夺的角度来看,准噶尔和大清的冲突,其实是两种文明、两种生存方式的碰撞,背后是更深层次的矛盾。 准噶尔和大清的仗,打了近一百年,时间一长,准噶尔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了,长期的战争,消耗了准噶尔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本来人口就少,资源也有限。 时间拖得越久,对准噶尔越不利,更要命的是,准噶尔的外交也很失败,它没能有效利用和沙俄等其他势力的关系,反而把自己搞成了四面树敌的局面。 本来就弱,还到处得罪人,这仗怎么打得赢,反观清朝这边,虽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人家家底厚实,耗得起。 康熙不行了,雍正上,雍正死了,乾隆继续,三代皇帝坚持不懈地向西用兵,一点点蚕食准噶尔的势力范围。 清朝还采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拉拢准噶尔内部的贵族,加剧准噶尔的内部分裂,到了乾隆时期,准噶尔汗国内部矛盾重重。 瘟疫流行,社会动荡,早已是日薄西山,最终清军抓住机会,大举进攻,彻底摧毁了准噶尔汗国。 回过头来看,准噶尔和大清的战争,与其说是以卵击石,不如说是一场战略选择和自身实力不匹配的悲剧。 准噶尔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也为了重现蒙古帝国的辉煌,选择了和大清对抗,这个战略方向本身或许没错。 但在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加上外交失误、内部动荡等因素,最终走向失败,也是难以避免的。 有想法的小伙伴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点击关注解锁更多好的内容,谢谢你的支持! 信源 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为何一定要消灭准噶尔汗国?新华网2020-06-01 乌兰布通之战:大清帝国与准噶尔蒙古人的初次喋血 历史心发现2021-10-01

0 阅读:0
任向前养护说

任向前养护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