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辛温之品,既要顺其性,也要养其真 比如说这独活,《名医别录》上说,独活疗诸

岭南脾胃 2025-02-19 20:33:30

运用辛温之品,既要顺其性,也要养其真 比如说这独活,《名医别录》上说,独活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得了很久的风湿,还是刚得到的,只要肢节疼痛,具备有风邪特点的,比如疼痛游走脉象带浮,这时都可以用独活。  但由于它是风药,所以一般阴虚火旺,病人发热又没有明显怕冷现象的要少用,为何一派热象的要慎用这独活呢? 不单是独活,一切辛温的风药都要慎用,因为古人认为,煽风点火,火烧更速。所以煽风点火的事,我们不能干。 本身火气就旺,你就要少去鼓风了,不然风借火势,火助风威,就会加重身体津液的暗耗,以及助长火热的上腾。 风药因为有这个股邪外出的特点,有一利必有一弊,它在鼓动邪气外出时,就容易损伤人体津液,所以阴津不足者,我们要即使要用风药来顺其性,也要配一些白芍、生地、当归之品来养其真。 就像这治腰脚风湿顽痹很出名的独活寄生汤,虽然是一个十几味药的大方子,但如果稍微懂得去归类分解,你会发现再多的方子,不过就是两类药而已。 一类药是通过祛风来顺其性,帮助身体气机条达的,比如以独活为首的,如秦艽、防风、细辛、川芎、肉桂。 另一类是以通过补养气血肾精来养其真,帮助身体精血培养,比如以生地为首的芍药、杜仲、牛膝、桑寄生,当归、党参、茯苓、甘草。 《黄帝内经》说,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宜。怎么各得其宜呢?大家不是执这个死方去治风湿顽痹,你要看病人气血状态如何,如果气血不足为主的,久病多虚的,你就养其真的药物为主多加点。你如果碰到风寒湿痹痛厉害的,急则治其标,你就要以顺其性的风药为主,以求迅速把风寒湿宣散出体外,保持气血通畅,疼痛自愈。 那么你就可以随时适当地加减变化,这样用古方,得古人精髓,又可以不拘泥于古方,可以随意加减,以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己的境地。 比如说寒邪偏盛,腰脚不暖和,盖被子都盖不热的,就可以加点附子、干姜去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腿脚沉,走起路来提不起脚,就像陷在泥潭里一样,就可以重用苍术、薏苡仁来除湿消肿;风邪厉害的,疼痛游走不定,追都追不上,则可以加些羌活之类的风药悍将来跟独活强强联合,一举把邪风赶出体外。 上次有个女孩子招风受凉后,上肢痹痛,我就在独活寄生汤里头,把这些引药达脚的牛膝去掉,加进一些桑枝、桂枝引药至手,一剂下去,痹痛就消除。 足以见得独活疗诸风,无论新旧,《药性赋》这句话说得太到位了,独活这味药治风湿痹痛,不管你是新得的,还是久患的都可以使用它,只要风寒湿,邪浊月约束肌体,看到它后就能纷纷地往外跑,这些邪气在身体就呆不下去了。 所以我们形容独活这味药,为风寒湿悉皆死去,唯我独活。古人创造方子,不是叫你死守方子,是示人于大法规矩,没有人规定这独活寄生汤就只能治腰脚以下痹痛,我们把牛膝一变,换上桑枝、桂枝,立马整个方子的走势就不一样了。 桑枝、桂枝树木的枝条,善走人体上肢,牛膝,古人说,此物最善于走人腰膝,故有非牛膝不至膝的说法。俗话说,药无引导不至病所,兵无向导不达贼境。 你把这汤方稍微一变化,就像本来要把这团药气通过牛膝开到腰脚下去的,突然间拨转方向,把这团养真祛风湿的药气,通过桑枝开到手臂上来。 所以开方说白了,其实想·不是在简单地开药物,而是在开方向。一个汤方一就一个方向,所以你通过这些药物的向导,指向不同方向,按照以前兵法上说,指哪打哪,你得明白病位药性,那么你就可以揣着独活寄生汤满身跑。

0 阅读:57
岭南脾胃

岭南脾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