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赫鲁晓夫在会上痛批已经去世的斯大林。可正当他语惊四座时,一张递上来的纸条让他十分恼火。纸条上写着:“既然你反对斯大林,那么他活着时,你为什么不敢提。” 在许多苏联人眼中,赫鲁晓夫并不是一位有威严与决断力的领导人。他的外貌不符合传统的领导形象,身材矮小且肥胖,长相粗犷,看起来像一个普通农民,这与苏联的国际形象格格不入。赫鲁晓夫的性格急躁,做事冲动,言辞粗鲁且直白。在一次参观画展时,他当面批评一位艺术家的作品,直言画作“像狗屎,驴子用尾巴画的也比这个好”。 在与英国大使的会晤中,他曾无所顾忌地宣称,只要6颗氢弹就能轻松摧毁英国,9颗便能搞定法国。1958年,他接见了一位来自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参议员时,甚至在一张地图上用蓝笔圈出明尼阿波利斯市,并威胁道:“等发射导弹时,我会通知他们先免掉这个城市。” 赫鲁晓夫的成长背景也许能为他的一些行为提供某种解释。赫鲁晓夫的祖父曾是农奴,父亲是一位矿工。15岁时,赫鲁晓夫便开始了工人生活,参与铁路、工矿、砖厂等工作。十月革命前,他曾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积累经验。之后,他加入了军队,并迅速上升到高层,成为莫斯科第一书记。 1937年底,赫鲁晓夫被任命为乌克兰第一书记,次年进入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二战后,赫鲁晓夫主导了乌克兰的重建工作,并强行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虽然这一举措遭到了广泛反对,甚至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冲突和对抗,导致大量民众被捕、处决或流放,赫鲁晓夫也因此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为了稳定自己的政治地位,赫鲁晓夫在斯大林去世后迅速崛起。 一九五六年二月二十五日,莫斯科寒风凛冽。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在克里姆林宫内召开,这次会议,将是苏联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检讨个人崇拜的恶果。当赫鲁晓夫开始宣读这份长达七个小时的报告时,会场的气氛顿时凝固。他详细列举了斯大林时期的诸多问题:从集体农庄化运动造成的大饥荒,到对异己分子的残酷迫害;从对南斯拉夫的错误政策,到对德国入侵预警的傲慢无视。 与会代表们听得目瞪口呆。有的人低头记录,有的人面露惊恐,更多的人则是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毕竟,在座的许多人都经历过斯大林时代,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此前都参与过对斯大林的歌功颂德。这突如其来的大转变,让他们一时难以适应。 就在报告即将进入高潮的时候,一张不起眼的纸条从会场后排开始传递,经过数十人之手,最终到达主席台。当赫鲁晓夫展开纸条时,整个会场还沉浸在他刚才慷慨激昂的批判声中。然而,短短几行字却让这位苏联最高领导人的表情骤然变化。纸条上写着:"既然你反对斯大林,那么他活着时,你为什么不敢提。" 赫鲁晓夫停下演讲,目光如炬地扫视会场。他提高嗓门,要求纸条的作者站出来。会场陷入一片死寂,没有任何人应声。第二次质问同样石沉大海。面对持续的沉默,这位身经百战的政治家露出了罕见的苦笑。他放缓语气,道出了一个残酷的政治现实:当下与会者们的沉默,恰恰印证了为什么当年没有人敢于站出来反对斯大林。 在斯大林时期,苏联政权对待政敌常常采取极端手段,动辄关押、处决,甚至连逃亡多年的托洛茨基都未能逃脱斯大林的追杀。然而,赫鲁晓夫则对待政敌相对宽容。他从未像斯大林那样通过处决来解决问题,而是将这些政敌流放到偏远地区担任职务,除了极端的贝利亚。赫鲁晓夫的宽容也使得他自己在被政变推翻后,避免了遭到处决或监禁。当时,他被免去一切职务,强迫“退休”,成为一名“特殊养老金领取者”,过上了安静的乡村生活。 卡冈诺维奇是赫鲁晓夫的政敌中最为胆怯的一个,在反赫鲁晓夫的政变失败后,他害怕赫鲁晓夫会像斯大林一样处决自己,因此屡次打电话给赫鲁晓夫,乞求宽恕。最终,赫鲁晓夫没有杀他,而是将其开除党籍,派他去担任乌拉尔钾碱厂厂长。卡冈诺维奇晚年回到了莫斯科,直到1991年去世。 赫鲁晓夫的卫士阿列克谢·萨利尼科夫曾回忆,赫鲁晓夫不仅有独断专行的一面,还保持着朴实和民主的风格。赫鲁晓夫被斯大林称为“老农民”并非没有道理,他确实保持了农民朴实的个性。尽管是国家的领导人,赫鲁晓夫始终没有与百姓脱离关系,他时常亲自回到家乡卡利诺夫卡村,和当地百姓拉家常,保持着非常接地气的形象。有一次,赫鲁晓夫走到两位大约25岁的女孩面前,准确地叫出了其中一位的名字,周围的人都为他的记忆力惊讶不已。 赫鲁晓夫曾在一次重要会议中,拿着一只橡胶底的便鞋,开始用鞋后跟敲打桌子,随着节奏加快,赫鲁晓夫的敲打声愈发响亮,目的是为了吸引与会者的注意。由于这一举动,赫鲁晓夫和苏联代表团遭到了罚款。2005年,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赫鲁晓夫在接受采访时确认了这一事件,表示赫鲁晓夫确实敲打了桌子,使用的是一双美制皮凉鞋,尽管这个举动看起来有些鲁莽,但他认为父亲是在以此向资本主义国家示威,提醒他们不要轻视苏联。
1956年,赫鲁晓夫在会上痛批已经去世的斯大林。可正当他语惊四座时,一张递上来的
运赛过去
2025-02-19 19:34:39
0
阅读: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