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常德会战,巾帼英雄周咏南拿着长刀和日军展开了白刃战,一番激烈战斗过后

玲珑说历史 2025-02-18 16:46:18

1943年,常德会战,巾帼英雄周咏南拿着长刀和日军展开了白刃战,一番激烈战斗过后,她劈死了5名鬼子。而她的钢盔也被敌人击落,露出了长发,日本鬼子才发现,这名勇士竟然是女儿身。   这个巾帼英雄的名字叫周咏南,参加抗战的时候,她已经三十九岁了,这在战场上已经算是高龄战士。   她文武双全,自幼便有强健的体格,也能够写得一首好诗,面对家仇国难,她不愿意在后方工作,而是下定决心要在前线杀敌。   周咏南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就在儿子出生不久之后,丈夫意外离世,悲痛之余,她做好了准备将自己的余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上世纪三十年代,七七事变的战火为中国带来了更多的孤儿寡母,这些贫苦的百姓被日寇随意残杀,他们就连稚童都不会放过。   眼看着曾经安定的家园哀鸿遍野,周咏南无法坐视不理,她决定要为抗战贡献一份力量。   周咏南回到家中,将想要参军报国的志向告诉了自己的儿子,那时候,儿子黄天已经到了该娶妻生子的年纪。   在周咏南看来,如今民族仇恨在前,延续香火的事情远没有报国重要,于是她带着儿子一起报名参了军。   抗战年代,母子齐上阵的事情还真不多见,报名的时候,军校的教员看到周咏南年级太大了,就不同意她参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八个字像是一句重重的承诺,眼前这个妇人的格局震撼了教员,他不由得被周咏南的气势打动了,在听说了他们母子的凄惨遭遇之后,同意了两个人一起参军。   在军校中学习的周咏南学习能力一点不输于年轻的儿子,她的能力获得了认可,一时间母子参军抗日成为了当时的爱国典范。   毕业之后,周咏南不愿意在后方工作,向上级极力争取来到了前线指挥作战,在她的提议下,部队中成立了一支全是女兵的连队,周咏南带着这支部队冲上了战场。   1943年的常德会战打得十分艰难,在上战场之前,周咏南就已经嘱咐了儿子,他们既然已经来到战场上,便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就算自己离开了,儿子也不用挂念。   看似是一封寻常家书,实际上却是交代了自己的遗言,做好了血战到最后的准备。   周咏南作为一名女性,在战场上表现优异,是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   战争结束之后,她没有丝毫的留恋,放弃了少校主任的职务,转身回到老家恢复了从前教书的身份。   很多人都觉得她太傻了,在战场上拼了命,好不容易坐到了现在的位置,就这样放弃一切,这不是“蠢”吗?   但周咏南不这么认为,她是一名纯粹的抗日爱国者,并不是为了名利,也不求出人头地,战争结束了,百姓们不用再被敌寇侵扰,她的心愿也就达成了。   她回乡之后,投身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了人才,此后低调地过完了一生,一直到病逝。  

0 阅读:54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