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一辆步战车发生故障,厂家维修要20万,忽然,人群中喊了一声:“两块五,不能再多了。”看清来人后所有人都信了。 2010年初春,某部队训练基地外的装备维修区停了一辆体型庞大的步战车,周围簇拥着不少身着军装的官兵和几名身穿工作服的厂家维修人员。 厂家的维修技术人员正和装备管理科的同志们争论不休,维修方案的报价让气氛变得凝重。二十万元的费用,让不少人心头一紧。 双方争执之际,门口突然传来一个声音:“两块五,这个故障只值两块五!” 人群愣住了,接着爆发出一阵低笑。厂家技术主管不屑地皱起眉头,刚想反驳,却在抬头的一瞬间止住了话语。 站在门口的,是军区赫赫有名的装备维修专家宋立玉,多年来经手的疑难故障从未失手过。 宋立玉身穿病号服、脸色略显苍白,他在医院输液时听说了这件事,拔掉针头就赶了过来。 宋立玉走到步战车旁,拍了拍车身,熟练地打开装甲板,开始检查电路系统。十分钟后,他从容不迫地指着一个不起眼的小元件说道:“就是这个二极管坏了,换一个就行,市面上两块五就能买到新的。” 维修人员更换了那个小小的二极管后,步战车恢复如初。 其实,在部队里,但凡是参与过装备维修的人,就没有不佩服宋立玉的。他过往的事迹不胜枚举,尤其是解决棘手故障的本事,更是让人叹服。 就拿这次步战车的故障来说,普通技术人员可能需要层层拆解,而他仅凭多年积累的经验,就能快速锁定故障点。这不仅体现了他精湛的技术,更展现了一名军人对装备的深刻理解。 宋立玉能在装备维修领域有如此高的威望,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积累。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年轻的宋立玉报考了坦克学院。那时的坦克学院是全国最优秀的装甲兵人才培养基地,能考上这所院校就意味着前途光明。 在选择专业时,他却没有像许多同学一样选择指挥专业,而是选择了在当时并不“风光”的修理专业。 不少人对此颇感意外,甚至有人私下里劝他:“修理兵再厉害,不也是躲在后方修装备?怎么比得上上前线指挥作战?” 但宋立玉却早已下定决心。他深知,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不仅仅体现在冲锋陷阵的前线,更体现在装备的可靠性和后勤保障上。 毕业后,宋立玉被分配到了一家装备工厂。与同班同学被派往部队担任指挥职务不同,他的工作地点是工厂的维修车间。 在这简陋而嘈杂的环境里,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和零件、工具打交道,修理那些沾满机油、散发着金属气息的装备部件。 厂里的维修任务繁重复杂,尤其是一些疑难故障,让不少人避之不及。然而,宋立玉却从不挑活儿。 无论多么麻烦的任务,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仔细琢磨、耐心拆解,逐渐积累起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那些在课本上根本找不到的维修技巧,正是从一次次维修中总结而来。 这份沉淀与积累在一次重大事故中得到了检验。 部队正在进行实弹射击演练。忽然,一发炮弹在装填后却没有如预期击发,炮弹静静地卡在炮膛中,现场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就在众人焦急不知所措时,宋立玉站了出来,眼神坚定地对指挥员说:“我来处理!”他当即让人取来一根竹竿,迅速劈成两半,打磨成平滑的长条状。 竹子不会产生火花,还能缓冲冲击力,是处理此类故障的最佳工具。每一个动作,他都稳准有序,小心翼翼地将卡膛的炮弹缓缓取出。 十几分钟后,炮弹被安全取出,演练场上一片寂静,接着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正是这次成功处置卡膛事故,让宋立玉一战成名,成为部队里无人不知的维修专家。他的冷静与专业给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之后,每逢遇到疑难故障,总有人第一时间找到他求助。 渐渐地,"找宋立玉"成了解决装备故障的代名词。 他经手修复的装备不计其数,从履带螺栓到火控系统,从柴油机到自动装填机构,各种疑难杂症都能迎刃而解。 这一次,当他在医院得知步战车故障的消息时,二话没说就赶到现场。虽然身体不适,但多年来形成的责任感让他放心不下。 那句"两块五"的判断,正是他数十年经验的凝结。在外人眼里,这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零件更换,但要准确找出故障点,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积累是做不到的。
2010年,一辆步战车发生故障,厂家维修要20万,忽然,人群中喊了一声:“两块五
琴音绕梦回旋
2025-02-17 17:30:38
0
阅读:37
华伟
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