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毛主席在庐山水游泳,你看看,毛主席都68岁了,还这么健壮!这么的精神焕发,给他老人家点赞! 毛主席家乡韶山冲的水塘为他提供了最早的水中体验。 每当夏日炎炎,毛主席便和小伙伴们一起跳入水塘。 水塘小巧,逐渐不再能满足他对游泳的渴望。 进入湖南一师后,湘江的水势随季节变化,最宽可达1.5公里,毛主席常与同学们一同横渡江面。 尽管不少同学因体力不支而返回,毛主席始终坚持游到对岸。 青年时期,他写下了《沁园春·长沙》,其中一段描述了他曾在湘江中激流勇进的场景。 在革命的道路上,虽然由于工作与战争的需要,毛主席少有机会享受游泳。 但他对黄河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1935年,中共中央决定发起东征战役,目标是通过渡过黄河,进入山西。 1936年初,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一方面军进入陕北清涧县。 漫天大雪覆盖了陕北高原。 毛泽东在距袁家沟15公里的高家坬塬上巡视地形,推动部队为渡河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毛泽东望着冰封的黄河,他心中涌动着无数的感慨,并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 1936年,他首次横渡黄河。 那时正值黄河的凌汛期,冰块漂浮在水面,船身不断受到撞击,船工们艰难地驾船。 1947年,毛泽东在陕北佳县完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后,带着警卫员前去黄河畔,面对波涛汹涌的黄河,激动不已。 1948年,毛泽东再次在吴堡县渡过黄河,站在岸边。 建国初期,保健医生徐涛为毛主席的健康着想,推荐他尝试游泳。 起初,毛主席对此并未给予过多关注,直到徐涛通过提及生命源于大海以及游泳的健康益处,最终促使毛主席同意重拾游泳的习惯。 第一次下水时,毛主席毫不犹豫地跳入清华大学的游泳池,尽管徐涛担心深水区危险,试图劝阻,毛主席却在水中如鱼得水。 毛主席在清华游泳池的三个月中,重新找回了年轻时的游泳感觉。 毛泽东还鼓励身边的每个人学习这项技能。 他多次亲自教授身边的警卫员游泳,虽然这些警卫员本已会游泳,但毛泽东力求精益求精,悉心指导他们掌握更高水平的游泳技巧。 1956年,毛主席在广州视察时,提出要前往武汉游长江,周围的随行人员心生忧虑,尤其是当时长江的水流激烈。 尽管如此,毛主席坚持自己的决定,要求安排游泳事宜。 当天下午,毛主席在武昌造船厂附近的长江中游泳,时年已过花甲的他,身体依旧矫健。 毛主席游了两个多小时。 游后,毛主席笑称,长江并不危险,反而适合游泳。 从1956年到1966年,毛主席共在长江中游泳了18次,令人惊叹的是,他一直坚持到七十多岁时。 每一次游泳,他都能感受到水中的自由。 1959年,毛主席回到阔别已久的韶山冲,恰逢韶山水库竣工,他兴致勃勃地表示,要在水库中游泳。 尽管有人担心水库水深且凉,毛主席却笑言在任何水域都能游泳。 1961年,毛泽东在庐山的芦林湖游泳时,他还曾在与周恩来的谈话中,专门提到周恩来不会游泳。 受到毛泽东的刺激,周恩来决定在芦林湖学游泳,尽管最终由于旧伤未能学成。 然而毛泽东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游泳不再是他日常生活的常态。 尽管如此,毛泽东对游泳的喜爱和对体育的重视,始终没有改变。 他亲自组织过各类体育活动。他希望通过全民健身。 1974年7月,毛泽东离开了北京。 那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动荡之中,毛泽东的健康状况也日益恶化,肺气肿、心脏病、白内障等多重疾病让他身心疲惫。 然而,他依然决定返回湖南故土 10月,毛泽东的专列抵达长沙。 在这里,毛泽东安定下来,开始了为期114天的养病生活,直到1975年春节前夕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在长沙期间,毛主席表达了想要游泳的愿望。 周围的人出于担心都不敢轻易同意他下水,连汪东兴也为此感到犹豫。 然而,考虑到毛主席的意图,湖南省委最终决定为他安排在湖南体育馆的游泳馆游泳,毛主席对此表示赞同。 在水中,尽管身体已不如往日,他下水后仿佛恢复了年轻时的活力。 他在水中感到自在和愉悦,甚至在游泳时能保持长时间的平稳状态。 在接下来的16天里,毛主席共游泳了五次,每次游泳持续大约半小时。 参考文献:[1]李光彩.毛主席的第一次横渡长江和最后一次游泳[J].党史文苑,2012(3):30-32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毛主席对朱德、彭德怀和贺龙三位元帅,总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