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代飞行员林恒,与日寇空战中壮烈殉国,姐姐写下《哭三弟恒》纪念弟弟。(中国第一代飞行员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富二代) 早在20世纪初,中国便开始接触到飞行器的概念。 1910年,俄国在北京展示了单翼飞机。 1911年,法国飞行员在上海进行飞行表演。 此后,晚清政府从法国购入一架双翼飞机,并在北京南苑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飞机场。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积极推动航空事业的发展。 然而,因各地军阀割据,航空的初步发展主要依赖各地军阀的支持,东北的张作霖、云南的唐继尧等都到推动作用。 进入抗战阶段时,中国空军装备简陋,飞机种类繁多且大多来自美国、意大利和德国,空军的总数仅有约200架。 短短几个月内,中国便损失了大量飞机。 然而,尽管美国同情中国并希望提供支持,但受到国际政治局势的限制,美国不能直接提供帮助。 就在此时,1937年,苏联派遣了四个战斗机中队和两个轰炸机中队,共计254名飞行员,组成“苏联志愿航空队”来到中国参战。 尽管苏联空军在1939年秋季撤回,但他们的援助极大增强了中国空军的实力。 苏联不仅提供了飞行员支援,还向中国出售了大量飞机,最为知名的型号是伊尔-15型和伊尔-16型。 这其中,一名飞行员的故事令人注目。 林恒童年时便失去了父亲林长民。 林恒的姐姐林徽因,带领家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经过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教导,他在学业上表现出色,并决定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 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林恒放弃了平静的学术道路,毅然投身军旅,选择成为一名飞行员。 在报名参加航空学校时,学校门口的标语并未让他退缩。 林恒所报考的航空学校,不仅学业艰难,设备匮乏,且受限于政府的无力,许多学员未能充分获得飞行训练,战机更是难以保养。 与此同时,林恒的姐姐林徽因和姐夫梁思成,依旧在为家族的安危而奔波。 战争不断,林恒的家人不得不从北平迁移到长沙,再到远离战火的山区,林徽因的身体也出现不适。 在此期间,她偶然认识了同样就读航空学校的几位学员。 林恒与这些学员虽身处不同的地方,但抱负却相通。 他们只相识短短两年,其中七人最终英勇牺牲。 林恒在航空学校的学习成绩优秀,毕业时,他名列前茅。 战争的残酷,飞行员们在作战中不断付出生命的代价。 1941年,在一次空袭中,他迎战日本战机,最终击落敌机,却因飞机损坏而英勇殉国,年仅23岁。 林恒的死讯让全家人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 梁思成和林徽因虽然知道弟弟的选择充满着荣誉,但依然无法摆脱失去亲人的痛苦。 为了处理林恒的遗物,梁思成甚至亲自前往成都,带回了他的一些遗物,其中包括一套军礼服和一把中正剑。 向他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 中国航空学校第一期招收的2600人中,只有46人顺利毕业。 这些毕业生大多来自上层家庭,家境优渥。 张锡祜是南开大学创始人的儿子。 睹了战火连天的局势后,毅然决定投身空军,向父亲告别。 张锡祜的父亲张伯苓非常支持儿子的决定,他曾告诫母亲,国家若亡,小家也无存。 年仅21岁,张锡祜便开始了他的飞行生涯。 可惜,他的命运并未如他所愿,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因飞机失事,他壮烈牺牲。 陈怀明与很多富家公子一样,他本可以选择过上安稳的生活。 在一次空战中,他为了保护武汉的百姓,选择与敌机拼死搏斗。 虽然他有机会跳伞逃生,但他没有放弃空中的战斗,最终英勇牺牲。 阎海文生于辽宁,亲眼目睹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 阎海文进入航空学校后,凭借过人的飞行才能迅速成为一名优秀飞行员。 在淞沪抗战中,他参加了对敌方军事目标的轰炸,并勇敢地与敌机作战。 当飞机被击中并开始下落时,阎海文选择跳伞逃生,但却被强风吹至敌阵,最终英勇就义。 在战争结束后,林恒和那些为国捐躯的年轻飞行员的英勇事迹,依然在林徽因的心中萦绕。 她以诗歌《哭三弟恒》表达了她对弟弟的怀念。 参考文献:[1]林恒,王邻霖.林恒作品[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8,0(2):150-150
中国第一代飞行员林恒,与日寇空战中壮烈殉国,姐姐写下《哭三弟恒》纪念弟弟。(中国
琴音绕梦回旋
2025-02-17 17:22:3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