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男子无证驾驶,致对方车辆被毁,人抢救无效死亡。他怕担责,竟和儿媳串通合

生活中的父与子 2025-02-17 11:27:10

广西贺州,男子无证驾驶,致对方车辆被毁,人抢救无效死亡。他怕担责,竟和儿媳串通合谋,说儿媳是驾驶员。公安机关侦破后,男子仍坚持说他儿媳是肇事司机。公诉机关以交通肇事罪提出公诉,建议判男子缓刑。法院却判他交通肇事逃逸罪。男子不服,提出上诉,二审这样判了。

(信息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中院)

2020年12月18日,李政驾驶一辆小汽车行驶在省道上。

没人知道,他是无证驾驶。

当晚十一点,李政行驶到S201省道38公里+700米处时,和刘某驾驶的车辆发生碰撞。

只听一声砰然巨响,车祸在猝不及防中发生,刘某车辆被损毁。

按理说,李政因为无证驾驶出了这样严重的交通事故,他应该第一时间报警。但李政却做出一个让人意外的举动。

他不但没有报警,却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他的儿媳胡艳芳。

胡艳芳很快赶到事故现场,李政和儿媳妇合谋一阵后,由胡艳芳冒充肇事车辆驾驶员。

之后,二人这才拨打120和110。

受伤的刘某被拉进医院,虽然医生全力抢救,却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与此同时,胡艳芳向交警谎称是她开车。

我们不知道胡艳芳为何这么说,她明知公公是肇事者,却甘愿冒名顶替,说自己是肇事者。难道她不知道这么做会承担什么样的刑事处罚?

胡艳芳为何甘愿替公公承担罪名?是个无解之谜。

但公安机关很快就识破了胡艳芳的谎言。并于三个月后,对李政以交通肇事罪立案侦查。

奇怪的是,李政明知公安机关侦破手段,却仍然死不悔改,坚持说儿媳才是那晚的开车人。

不管李政和胡艳芳如何撒谎,公安机关很快就调查出事情真相,直到2021年3月16日,李政看证据俱全,实在无法抵赖,这才承认一切。

至此,刘某家属才知道,李政才是真正的肇事者,当知道李政是无证驾驶后,且事后找来儿媳为他顶包后,刘某家属愤怒不已。

为平息刘某家属愤怒,李政家属主动赔偿刘某家属37500元丧葬费。

之后,李政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赔偿受害者家属185897.8元。

李政自己赔偿刘某家属13万,他当庭支付2万。取得刘某家属谅解,为他签下谅解书。

事后,公诉机关和法院因为李政是交通肇事罪和交通肇事逃逸罪观点不一。

1、公诉机关以李政犯交通肇事罪提出公诉,建议法院对李政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一款: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公诉机关认为,李政无证驾驶出了交通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但李政是自首,且取得家属谅解书,应从轻处罚,处以缓刑。

2、一审法院认为:李政交通运输肇事后找人顶包的行为是否应认定为“逃逸”?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的行为。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李政在事发后和儿媳胡艳芳合谋串通,编造虚假事实。虽然他事发后留下现场,但他主观上是为了逃避法律制裁。

因此,即使他事后没有逃离现场,但他本质上是有潜藏逃匿行为的。可认定为肇事逃逸罪本质。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第二款: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公诉机关认为李政当庭认罪认罚,积极赔偿,应处以缓刑。

但法院认为,李政找来儿媳编造虚假事实。使公安机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侦破案件。

李政这么做。违背公正和诚信原则。延误了司法公平正义。不适用缓刑。因此,对公诉机关的建议,不予采纳。

综上,一审判决:判李政交通肇事罪,判刑三年。

一审判决后,李政不服,提出上诉。

3、李政在上诉中提出:

第一,事发当日,他一直在现场,并未离开。没有逃逸行为。

因此,自己属于交通肇事罪,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

第二,一审法院认定自己交通肇事逃逸,又以这项罪名说自己不适用缓刑,属于重复评价。

第三,事故发生后,自己主动自首,适用于缓刑。

4、二审法院认为:

第一,李政无证驾驶,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应对事故发生负主要责任。

李政的确事后没离开现场,但他跟儿媳串通,编造谎言。试图逃避法律制裁。应认定为肇事逃逸。

第二,缓刑是刑罚过程,而非结果。不管是否对李政使用缓刑,都不是对案件定罪量刑的再次评价。

因此,李政说对他重复评价,没有道理。

第三,根据现有证据,李政被拘留后,于四日后接受调查,是他履行法定义务,并非主动投案,不构成自首。

综上,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李政无证驾驶已经违法,他出车祸后没有积极自首,反而跟儿媳串通,转移罪名。是错上加错。

(人物为化名)

0 阅读:611
生活中的父与子

生活中的父与子

来自山东的南漂人,虽半生疾苦,却依然喜欢苦中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