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息肉,不到5块钱,每周煮水喝几次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中医朋友。 胆囊息肉,在中医的领域里,我们常称之为“痰瘀之结”。谈及痰瘀,自然离不开痰湿的身影。 正如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一旦脾脏虚弱,水湿便难以代谢,聚而成湿,湿久化痰,最终凝结为瘀,形成我们所见的胆囊息肉。 故而,胆囊息肉、结节等,往往更偏爱那些痰湿体质的人群。 简而言之,胆囊息肉与脾虚、痰湿息息相关。若不从根本上改变痰湿体质,单纯切除息肉,往往是治标不治本,息肉仍有可能再度出现。 今日,我要与大家分享一个以夏枯草为主的中葯小方子,破瘀利湿,帮助减少痰湿生成。 夏枯草、茯苓、陈皮。 将葯材洗净,浸泡半小时,再以大火煮沸,转小火慢煎20至30分钟,直至汤色深邃,葯香扑鼻。 每日可饮用一次,最佳饮用时间为饭前或饭后半小时,以利身体充分吸收。 夏枯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是攻克胆囊息肉的主力军。 茯苓,健脾渗湿,利水消肿,强化体内水液代谢,有助于减少痰湿生成,与夏枯草相辅相成,共同消散胆囊息肉。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既助消化,又增化痰散结之力。 曾有一位李先生,42岁,因体检查出胆囊息肉而前来求诊。息肉大小不一,遍布胆囊,大者如黄豆,小者似芝麻,触之无痛无痒,但心中忧虑,恐其日益增大。 平时无明显不适,但易感疲倦,舌苔薄白,脉象平和。 辨证为“痰瘀之结”,源于痰湿凝聚,阻滞胆经。痰瘀之结,多因脾虚湿盛,运化失司,痰湿内生,聚而成瘀。 开方:夏枯草、茯苓、白术、陈皮、法半夏、白芥子、薏苡仁、丹参、甘草等。(此方为基础方,请辨证后使用) 服葯一周后,李先生自觉疲劳感减轻,精神状态有所提升。继续服葯至一个疗~程结束,部分小息肉开始缩小,大息肉亦现软化之势。 历经三个疗~程的精心调理,李先生体内的胆囊息肉已基本消散。 嘱咐李先生平时注意饮食起居,避免过度劳累与不良情绪的刺激。 总而言之,中药能从源头上解决胆囊息肉的困扰。若你或你的亲友正为此烦恼,不妨一试此方。当然,在使用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确保此方适合你的体质。
胆息肉,不到5块钱,每周煮水喝几次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中医朋友。胆囊息肉,
陈玉龙谈养护
2025-02-17 10:32:49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