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北,作为中国电子第一街,也被誉为深圳版《繁花》。
当上海黄河路的商战传奇刷屏时,深圳人也在华强北的霓虹灯下,见证过更野生的财富神话。
这条不足千米的街道,从上步工业区的厂区马路,踩着改革开放的风口,摇身变为全球电子元器件的“宇宙中心”。
1988年,赛格电子市场带着43个柜台横空出世,900平方米的简陋空间里,藏着改写中国电子史的密码。
五次扩容后,这里缔造了“一米柜台日入百万”的暴富传说——玻璃柜后的小老板们用麻袋装钱,初中辍学的打工仔三五年摇身一变,成为千万富翁。据说,连小马哥都曾动过在此摆柜台的念头。
2000年后,联发科芯片引爆山寨机狂潮。华强北的鬼才们用几天时间就能拼出一部“神机”:四卡四待、自带点烟器、镶满水钻的跑马灯手机,售价仅数百元。
档口老板只需一个计算器、一本账本,就能空手套白狼——客户勾选零件清单,满街调货配齐,一天的流水轻松破几十万。
巅峰时期,赛格市场一米的柜台月租一度被炒到了30万/㎡,转让费百万仍一柜难求。
2011年的整顿风暴,让堆积如山的山寨机碎成满地残片。
最唏嘘的莫过于“山寨机王子”陈金陵,16岁揣着300块闯深圳,靠倒卖山寨机日赚百万,却在行业崩塌后遭遇扣押、破产、妻子卷款逃离。
最终,昔日的亿万富豪沦为街头转圈跳舞的疯汉,一根烟就能让他跳起记忆中的迪斯科。
有人说,这是对暴富时代最荒诞的祭奠。
如今的华强北,从美妆到矿机屡败屡战,当上海《繁花》落幕于黄浦江畔,深圳的故事仍在华强北的柜台间流转。
只是,像以前“一米柜台日入百万”的热血江湖史,已经越来越罕见了。与之对应的,片区价值和房价天花板也在逐渐降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