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强大的人,基本上都是喜欢独处的。 一个人越强大,他的思想就越独立、越冰冷,越

浮休的灵魂 2025-02-16 09:54:43

内心强大的人,基本上都是喜欢独处的。 一个人越强大,他的思想就越独立、越冰冷,越不被情绪左右。 情绪的本质,就是做选择。选择对了,就能和别人混在一起,打成一片,就像是物理学里面的同频共振原理一样。 怎么才能做到共振?这两个本源是一样的,都是人的心脑的运作,一动一静有无相生。就是要先冷静下来,然后再去观察事物。这个时候,就能够见微知著,就能看到事物背后的真相。 仔细观察众人的节奏,就会发现人心背后一直充斥着的欲望,也就是不停的起心动念,就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大部分人都有贪嗔痴慢疑的毛病,所以发出的声音也都是差不多的调调,你一言我一语的声音产生了共鸣,就形成了所谓的文明。 其实,这些都是假象,都是自欺欺人,节奏看明白了,再伪装一把,去配合众人的节奏,就变得简单了。 这就是老子所讲的“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微。” 人本来就是万物所化,聚精而成人。人本来就是天地万物的一份子,但是人因为我执陷入各种欲望之中,认为自己是独立无二的,陷入了对有形的追求之中。 当官的,想要成为君子;混企业的,想要当精英;混社会的,想要成为陈浩南。 当人在一个环境中,鹤立鸡群、标榜自我,就是失败的开始。 一个人越是追求有形的目标,就会越痛苦,庄子说:“嗜欲深者天机浅,凡外重者内必拙”! 自我欲望越大,越是难以参悟天机绝。大多数的人都感到迷茫,不知所措,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思想。 一个人做人做事,都是由思想指导和推动的,而思想是来自于对人和社会深度认识和总结。 大多数人都谈不上有什么思想,父母教我们的都这能算是一些小九九,可以说根本没有用,因为看看他们这一辈子,混的什么样就知道了,如果管用他们就不会混成这个鸟样了。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听话的螺丝钉。所以,注定以及肯定是脱离真实社会的。因此,一个人混了二十几年,进入社会其实啥思想都没有,脑子里一锅粥,就只剩下迷茫和浮躁,这就是社会的现状。 人离开了氧气,没法活下去。但是,也因呼吸氧气被氧化,而慢性中毒。人的意识,就像是一个软件,而思想就像黑客病毒一样,攻击软件的漏洞,一旦被攻陷,人就会陷入思想者的规则控制之中,意识就延续在别人的意识流之下,就被洗脑了。 世间任何的思想,都是对话语权的争夺,不同的思想家之间,也在互相的学习、攻击和进化。思想家也是人,也会有漏洞。同样也会被别的思想家攻击。一个思想足够的牛逼,那他必然要规避了人的思维,要从宇宙和自然中获取的力量。 《道德经》作为蓝星最顶级的思想,它就是道法自然。 它通过“阴阳观”,这个世界最本人的道,弥补自身的漏洞,同时攻击对手的漏洞,攻守兼备。 对于如何归根找到真相,其实《道德经》已经给出了详细的方法。可是觉悟太低,明明手里捧着真经却满世界的去问“怎么觉悟”。 老子早就预判了!所以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其实,《道德经》的第五十一章的这段话:“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合其光,同其尘”,是为玄童,就是教给我们悟道的方法。 兑,就是嘴巴;门,就是掩耳口鼻。所以这里是说:闭上嘴,别说话,把感官都关上,让意识开始流动。 《阴符经》上也说:“瞽者善听,龙者善事。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所以,你只有聚焦于一点,方可用师万倍。 高手都是沉默寡言,一眼看穿本质的,就像电影《教父》里的那句台词一样:“那些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荷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老子为什么专门讲“闭上嘴”?因为人的嘴巴很神奇,每次说话其实都是在教育自己,加深自己的逻辑。很多事本来自己不信的,结果说着说着连自己都信了。 觉悟是自己的事,跟别人无关,很多人都搞错了,到处找高手请教,花钱跟人聊天,就算是聊个几天几夜,其实都是在“自说自话”。 所以,古代的圣人是相遇而不言,目击而道存矣。 内心强大的人,通常都是沉默寡言的。 所谓“叫鸟不肥”,高手都不跟你多逼逼,一开口就直击本质,一击毙命。 他们基本上很少社交,发朋友圈。同样,那些天天逼逼叨叨,一分钟恨不得发十条朋友圈,炫耀自己,基本上都是草包。 君子慎独!用时髦的话来讲,他们都天天在那里冥想,参禅,悟道,觉察别人的起心动念,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

0 阅读:3
浮休的灵魂

浮休的灵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