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市长,他曾经受万人唾骂,老百姓逢年过节甚至会将花圈摆在政府门前表达自己的气愤

波览历史 2025-02-15 18:37:04

作为市长,他曾经受万人唾骂,老百姓逢年过节甚至会将花圈摆在政府门前表达自己的气愤。可在无边的谩骂中,五年时间匆匆而过,当初那位市长即将被调离。数万市民却跪在街道上,想要挽留市长。   2008年2月,50岁的耿彦波来到山西大同市,这个号称是中国煤都的能源基地,曾经迎来过无数父母官,而耿彦波看起来和之前的几任别无两样。   在08年的大同,煤炭仿佛无处不在,工人们的指甲和耳朵、地面上的缝隙、就连城市中屋檐上也盖着一层蒙蒙的黑色。耿彦波76年成为组织干部,在官场已经浮沉20余载,他当然知道在大同这个能源性城市做父母官有多轻松。   只要按部就班和之前几任一样,在大同的土地里攫取更多的资源,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增砖添瓦,就能在自己的履历上留下一份令人称赞的成绩。   可是当看到头顶始终笼罩着阴霾,城市的活力全部被倾斜到地下。耿彦波的所学告诉他一条腿走路不是城市发展的长久之计。   好在大同深厚的文化的底蕴给了这座城市最后的翻身机会。耿彦波很快就敲定了自己对于大同市的规划。   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在如今看来,当初耿彦波市长的眼光高瞻远瞩,在分开发展的前提下大同市在向文旅型城市转变的过程中,也避免了抛下能源发展的阵痛。   但是在当时大同市民眼里,耿彦波转型的想法就是无端生事。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同这块土地上,父辈的经验告诉他们煤炭就在地下,只要挖出来生活就会好过一些。   环境的污染,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持续性通通不在市民们的考虑之内,因此耿彦波最开始的工作进展的并不顺利。为了让大同展现自己历史文化方面的独特优势,耿彦波向国家申请了500亿元的资金。   当市民们得知了消息后,纷纷觉得在这笔庞大资金的带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将会直线提高。但是耿彦波下达的命令却是优先发展大同市内各种文化遗址,眼看着身边那些残垣断壁一个个被拆毁重建,城市经济却仍旧在原地踏步,大同市民们不禁怨声载道。   耿拆拆的名号也逐渐传播开。但是面对群众的不解,耿彦波却丝毫没有在意,他知道自己心中的锦绣一旦实现,大同市将迎来新生。古建拆完,拆道路,道路拆完,拆民房。大同在耿拆拆的手中像是一团不断变形的橡皮泥。   被不断拆迁搞的意乱神烦的市民甚至怀疑起,耿彦波是否在城市建设中牟利,毕竟数百亿的资金已经变成一块又一块尘土飞扬的工地。就在人们向他寄去花圈,四处痛骂他时。耿彦波已经多次倒在了城建的工地之上。   他知道历史的马车不会调头,大同再没有第二次转型的机会。为了确保心中的蓝图能准确快速的实现,耿彦波整日游走在城市的一线,大大小小的民生问题他事必躬亲,建筑材料质量的验收也要由他亲自把关。   5年的时间里,整个大同改头换貌。当初耿彦波提出的一轴双城真的从蓝图出现在了现实当中。城市的一半是古色古香的历史底蕴,另一半则是象征能源发展的高楼大厦。过往不受市民待见的拆迁工地如今也变成了崭新的居民小区。   当耿彦波还给大同一个崭新的城市后,他也被派往了太原市继续造福一方。来的时候无人在意,走的时候万人敬仰。直到如今大同市的名片已经由能源变为文旅,而市民们永远不会忘记它的改变是因谁而起。 信息来源: 耿彦波,有新身份 2024-12-23 14:56·京报网

0 阅读:39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