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郑和时期宝船体积庞大,而后期明朝军舰再无如此规模的战船?   这么说吧,明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2-14 12:55:50

是不是郑和时期宝船体积庞大,而后期明朝军舰再无如此规模的战船?   这么说吧,明代的记录单位全都瞎扯。评价从洋人商船捞出来的火炮毒人二十里外,所中无不摧毁,百发百中。评价仿制的红衣大炮每炮所中,糜烂数里。后面清朝缴获翻新后半里都射不到。   郑和下西洋的事迹在明朝笔记小说里写得神乎其神,尤其是关于"宝船"的大小,更是脑洞大开。四十多丈长,上万吨重,比当年欧洲任何一艘战舰都要庞大得多。这话你敢信?   咱们对比一下北京故宫的太和殿。这气势恢宏的宫殿长六十多米,宽三十多米,高二十多米。   在古代没有机械化的年代,光是修建这一座殿,明成祖朱棣就从永乐四年忙到永乐十八年,整整十五年啊!   而且这还只是一座殿,工程量和技术难度跟造船根本没法比。造一艘大船,光是保证船体的强度和密封性,就比盖房子复杂多了。   所以说,朱棣一边盖宫殿费尽心血,一边又能在短时间内造出几十艘排水量上万吨的巨轮?这不是胡扯么?   何况放眼全世界,那个年代也没有哪个国家真造出过这么大的木质帆船。要知道,木头再结实,体积太大了,整体强度也就不行了。   后来欧洲各国拼了老命造的战列舰,也就七八十米长,五六千吨重。再大的,不是维护成本太高就是随时有沉船的风险。   就连蒸汽时代最大的木船,也不过是靠钢铁加固,好不容易造到九十多米,结果没开几次就散架了。   更别提明朝笔记里动不动就是五十丈六十丈的夸张,焦勖的《火攻掣要》里还说,西洋战船上配备的大炮"一击可摧毁敌舰,所过之处尸横遍野,鲜血染红大海"。   可殊不知,当时欧洲最大的战舰也就五六十米,六七百吨,比起他吹的一百多米的怪物,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综上所述,明朝文人笔下的种种传奇,大都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   他们见识了西洋人的船坚炮利,就觉得自己也不能落下风,于是动辄就给郑和的船身上添几丈,给火炮的射程上加几里,生怕别人看不起咱们的航海史。   可事实是,"宝船"到底有多大,恐怕连郑和自己都说不清楚。明朝衡量船只的单位"料",到现在也没人考证出是个啥意思。   倒是有记载说,为了彰显国威,明朝曾造过一艘"封舟",长约四十五米,用来朝贡琉球国。这船虽然也不小了,但跟动辄上百丈的"宝船"一比,立马相形见绌。   所以啊,凡是编排出来的神话传说,再有想象力,那也只能当故事听,可别当真。

0 阅读:1
紫蓝谈社会趣事

紫蓝谈社会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